我太太来德国后我在外面租了房子,离开了那个空荡荡的客房大楼,去酒馆也少了。那时出国是件很麻烦的事,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办好护照签证,到德国后才知道她的签证有效期才3个月,到6月为止,还盖了个不许延长的图章。那时我已经申请到美国读博的奖学金, 但要从8月开始,要到那时才能去美国。这中间空出的2个月有点麻烦。研究所的一个德国同事,是当地人权组织的积极份子,听说这事后说这个签证太不人道 ... 更多
刚到时觉得堂堂德国真是个小国,开几小时汽车就可以横穿整个国家,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学,许多科目就几个科研人员在搞,给人很单薄的感觉。发文章又自我控制的紧,不浪费时间写胡弄人的文章,不浪费印刷成本,不浪费读者时间。论文数量很少,但都是高质量的,打一个中一个,最后在世界上的影响反而很大。 我们研究组正副组长,一个身高1.95米,一个2米,幸好我也有1.8米高,站一起不算太难堪。组长说他小时候经历二次世界大战,饿得皮包骨头,老人们都说看他那模样恐怕活不久了,但他还是活下来,并长得这么高 ... 更多
20多年前我硕士毕业后留单位里做讲师,算中级技术人员。那个时代大家都想出国,我也不例外,想去美国。那时上面派下来的一些公费出国名额,出去做“访问学者”。这差使还不错,不必担心生活,没明确任务,就是出去看看老外怎么捣腾的。所领导大笔乱挥,张三去美国,李四去澳州,二泉嚒你就去德国吧,我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和德国结了缘 ... 更多
我大哥下乡的情况又不一样。当时已经是上山下乡运动的尾声了,不过当时的人又不会未卜先知。早知道肯定就不下乡了,熬一段时间就过去了。当时考虑为了以后回城方便,就专门找了比较偏远的山区,下乡知青很少。我大哥去的地方只有他一个知青,自然与当地人不会有太多的冲突 ... 更多
从前述故事就可以看到,知青普遍在当地是不受欢迎的。我们附近来自重庆的知青很多。重庆是产业工人集聚之地,工人子弟普遍脾气比较火爆,一言不合就能动刀子,所以一听说重庆知青,大家都不愿招惹。重庆知青在当地的名声就有点像《三国演义 ... 更多
正好泉班讲到其下乡经历,我也正好就此将一些我当时对下乡知青的所见所闻讲出来。我自然是没赶上上山下乡了,不过我大哥赶上了下乡的尾巴,另外我们院里也有几个大哥哥赶上了下乡,再加上当时也有不少下乡知青的传闻,所以我还是有很多写作素材的。 当年老毛利用完红卫兵造反后,就面临怎么处理这么多无业流民的问题。当时学校都关门了,社会根本就没有能力解决如此之多的适龄青年的就业。想想今天美国大城市里面某些区里充满了无所事事的荷尔蒙过剩的年轻人的情景,就可以理解当时高层的担心了 ... 更多
写完这题目怎么让我想起王小波君的《革命时期的爱情》。我自然不会在这里谈爱情,不过想起了文革时期参加的婚礼。小孩子通常对婚礼这些事情是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但是参加婚礼会有糖吃,这对小孩毫无疑问是很有吸引力的 ... 更多
读了我上篇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们一家五口和Jerry有过短暂的交集的故事。Jerry虽然英年早逝,但是也算是鼠生圆满,有吃,有喝,有房住,而且还备受关注。至今我都经常翻出Jerry的照片看看,缅怀一下他小小的身躯,以及在那月黑风高的夜晚在后院埋葬他的情景。 不过啊,老鼠再可爱,也毕竟是老鼠。像Jerry这样长得风华绝代,人畜无害的小老鼠毕竟不多见 ... 更多
文革中间最重要的一条是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这是文革前中国人没有的,文革后随着魏京生因西单民主墙事件而入狱之后也没有了。所以说这四大确实与文革息息相关。 但实际上如果你仔细探究一下这四大到底是什么意思,你会发现都是废话,什么叫大鸣大放?怎么组织大辩论?如果不提供辩论平台,你上哪里去大辩论?其实四大的关键就是一大:大字报。大字报确实是文革特色 ... 更多
我大概老了,常想起些以前的事。尤其是农场里发生的一些事,对我影响很大。我1976年中学“毕业”,上山下乡去了知青农场。农场按军事编制,一个连队有三百几十个知青,下面再分几个排,每个排下面有几个班。连长,连支部书记由当地农民担任,下面排长,班长都由知青担任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