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还者 五月,我有一个特别的旅行——从日本、台湾一路走到中国大陆。这并非只是观光,而是一场对过往生命的回望,对我心灵深处某些未曾结痂的创伤的触摸。 我专门绕道太原,唯一的目的,是看望我93岁的老校长 ... 更多
读到这篇长文,觉得蛮有意思。文章挺长,不抄写了,直接给链接: https://www.163.com/dy/article/K1JULOJI0514FJUC.html ... 更多
网上可以查到中国历年高考的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和录取率。http://114.xixik.com/gaokao/ 1977级高考全国录取27万,录取率只有4.7%。以后因为大学扩招和很多新开的大学,录取人数和录取率逐年提高。2020全国高考录取人数967.5万,比77级增加967.5万/27万 = 35.8倍。2020全国高考录取率是90.3%,比77级增加90.3%/4.7% = 19.2倍 ... 更多
那时可看的电影少,所以印象深刻。 1. 德国鬼子的军事素质。3个德国兵在小巷里追游击队员,几个游击队员在十字路口左右分头跑。德国兵追到路口第一个朝左追,第二个朝右追,第三个又朝左追,非常默契, 不需指挥。 2. 两个女游击队员走向刑场,被处死 ... 更多
抗战时我祖父把他的公司撤退到昆明,在城乡结合部,后来就一直在那。我爸长期在公司里帮忙,和祖父,我妈等都住在公司旁边的大房子里。1950年初共产党刚上台,公司旁边的农会想要整我祖父,但没上面的指示不敢乱来。 那天我妈去公司旁边的小镇逛街,女佣抱着我姐在后面跟着。街旁屋里冲出来几个人把我妈拉进屋里审讯,要交代我祖父私藏枪支的事 ... 更多
一直记得幼年时的一个场景,我午睡醒后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我妈微笑的脸,在俯视我。我88年去德国,我妈送我去上海北站(那时的上海火车站)坐火车去北京,接受一周出国培训,再从北京飞德国。我坐在车里窗边,她在月台上一直盯着我看,目光深邃,直到火车离开。我一去就是9年,直到97年才第一次回国。 和多数父母一样她对我有期望,尽管没明确说过,但我能感觉到 ... 更多
每个人都有很多回忆。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段场景或一个场面留在脑子里。以后触景生情,甚至闲着没事,会回想起来。 我对小时候的回忆,多半和生病有关。国庆节晚上妈妈抱着我坐三轮车去医院急诊 ... 更多
我那时小学高年级,住在上海一条很深的带几个分支的大弄堂里,出入弄堂时偶尔会碰到一个高挑女生,知道她是同校同级不同班的,也知道她的姓名,但不知她住在弄堂里什么地方。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很期待在弄堂里遇到她,尽管遇到时自远而近,擦面而过,几十秒钟,不会有任何讲话,只能偷瞥两眼,但我仍然期待,可惜很少遇到。后来她再也不出现了,在学校里远距离偶尔可以看到她。离开学校后就完全没了音讯。 好几年前,微信盛行了,小学同年级有个几十个人的群,有人把她拉进来了 ... 更多
”2024, 这一年日子如流水潺潺淌过……平和、宁静还有一点……总之2024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了。 这一年以吃开始,我们美女团(哎,我们这帮好友是不是太俗,'美女团'这名字也是太接地气了)的一位美妹生日庆祝选在一家当地海鲜餐厅……这海鲜吃起来有点豪气吧。 这个时节,后院小菜园里还有蔬菜家里有长寿花……这不是很开心的吗? 进入新年后不久就是农历新春佳节,家里一起吃年夜饭的日子好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以前了……简简单单的年夜饭吃的就是那点期待 ... 更多
“难道我们的友谊就这样完结了吗”,这是冬妮娅和保尔分手前的问话。冬妮娅那天的装扮,扰乱了我对英雄崇拜的情绪。那条漂亮的花裙子,从我的中学时代开始,遇到时机就会跳出来,灾难、战争、混合英雄主义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