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风

文化漫谈之我的围棋史
石头村  03/18/2022     3   8

所谓琴棋书画是中国文化人必须的技巧,可是说来惭愧,我真正玩过的,值得一说的只有棋。好像在中国的文人眼中,围棋才是真正高人雅士玩的东西,象棋就档次低了一点。 我虽然从小就从书里知道围棋这个东西,但从来没看见有人下过,只看见街头摆摊下象棋的。四川虽然也算中国棋风最盛的地方之一,不过仅限于成都。成都之外就没有多少人下围棋了 ... 更多

缺失的一场告别
人参花  03/15/2022     15   39

看到有网友发文说最近丧母,勾起我去年也丧母的悲伤。 一年前我母亲去世,我也没能赶回家奔丧。只隔着屏幕,向母亲大人遥遥叩首,长跪不起,即愧疚又悲伤,心如刀割。和网友一样,我心中充满了无处寄托的哀思。 母亲去世后的这一年里,我一直没迈过去这个坎儿,每天抑郁,感觉自己老了十岁 ... 更多

燕园忆旧之清北之争
石头村  03/01/2022     3   18

在北大期间,感觉中国的两所顶尖高校北清之间有一时瑜亮情节,彼此都有点瞧不上对方。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是踢足球时,有人说起与清华足球队打架的事情。这时候场上众人都异口同声道:揍他清华丫挺的。虽然踢足球时双方难免斗殴,但如果旁边有清华的与北大发生冲突了,马上大家就放下前嫌一起揍清华的去了。大概在清华园内如果有北大的球队发生冲突也会受到同样待遇 ... 更多

燕园忆旧之新东方
石头村  02/14/2022     0   15

谈到当时的出国留学热,就不能不提到新东方。当时校园里人手一本红宝书,就是新东方的GRE词汇书,大家都抓紧时间背GRE词汇。新东方强调背单词最重要的是每天要背足够多的单词,并且每星期还要重复以前背过的。这样下来,虽然每天背完后第二天就忘来不少,但还是记住了很多。经此努力,人人英语词汇大涨 ... 更多

最接近危险的一次是在徐州
刀剑如梦  02/13/2022     4   19

出国前在国内工作时,有一次出差,转车的时候需要在徐州停留一夜。那是我今生最靠近危险的一次经历。   那时候我已经从亭亭玉立的傻白甜,成长为“社会精英”了。自以为足够彪悍,可以独自闯天下了。可是,我过高估计了自己,过低估计了江湖的险恶 ... 更多

我差点成了人贩子的囊中之物
人参花  02/11/2022     0   40
我差点成了人贩子的囊中之物

我一直保存着一幅油画,名字叫“祈祷的少女”。为了这幅画,我差点成了人贩子的囊中之物。 那是我刚工作不久,和我们院一位同事一起去上海出差,参加一个什么会。会议结束后,我们一起坐船游了黄浦江。应该是初春的季节,我穿了一件米黄色的薄呢外套,同事为我拍了照片 ... 更多

今天晴空万里,想起1978年1月或2月的一天,也是晴空万里
二泉映月  02/06/2022     7   22

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刑满获释,搭给民工送饭的手扶拖拉机从开河工地赶回连队。路上放眼四望,阳光下的田野此刻并不像往常那般讨厌。很快可以离开这里去上大学,开始新的人生,真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来得突然,真怕是做梦。但2年农场生活也像是一场恶梦,该醒了。 我在的连队有近400知青,那时强调政治学习,设立了一个理论宣传组,我是组长,空时出些黑板报,墙报,给连长支书写些年终总结等等 ... 更多

查李政道的三代
xyz3  01/30/2022     0   1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2015df0102wcgd.html 1926年11月25日,李政道生于上海一书香门第。祖籍苏州的父亲李骏康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业化学系,后长年从事化学工业的研究和开拓,母亲张明璋则毕业于著名的上海启明女子中学。祖父李仲覃(1870年-1941年)为苏州圣约翰堂的首任华人主任牧师(教区长),曾祖父李子义是东吴大学(即现在的苏州大学)的前身苏州博习书院创建人之一。伯祖父曾任东吴大学教务长达数十年,伯父也在博习医院 ... 更多

燕园忆旧之出国留学热
石头村  01/27/2022     5   17

90年代的时候出国留学很热,生物系之所以招生分数最高,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生物系的毕业生出国留学最容易。当时的自费留学和2010年左右开始的自费留学热潮不一样。2010年开始中国人变得富裕了,出国留学的花费有相当高比例的人群可以承受了,结果中国留美学生人数迅速增加,不仅是人数是第一,并且比留美人数国家2,3,4,5加起来还多,我想这也是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形。但90年代不一样,那时虽说是自费留学,但几乎没有几个中国家庭可以承受留学费用。所以必须拿到国外的奖学金才有机会园留学的梦,而生物系是最容易拿到国外奖学金的 ... 更多

农村屁孩对知青的记忆
我冇醉  01/22/2022     6   13

我是乡下人,所以不是知青,也没资格当知青,但知青上山下乡要到我们农村来,所以对知青的事有点皮毛认识。  其实早期的知青运动不但对城镇的知识青年有影响,同时对乡村的青年也有冲击。那时每个家庭都有三到六个小孩,许多人念完初中就要去为人民服务了,而各家长正当壮年(那时的人多数十八岁结婚),一时多出这么多劳动力,各生产队一时也消化不了,公社就将所有无业青年组织起来,成立了个青年突击队什么的,他们被安排去开山、造渠、建水库 ... 更多

  拜见博主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