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父亲来我这边住了一年。父子俩经常聊聊天,有时还会一起回忆我小时候的一些事。有次和父亲在家旁的小溪散步时,我说起了小时候老家祖屋边的那条小溪,几十年山乡巨变,那一带都已改造成了田土,早已没有了踪影。那条小溪有过我童年的很多嬉戏打闹,捕鱼捞虾和欢声笑语。我顺嘴说起那条小溪比现在家边这条要宽不少。父亲有点奇怪,说没有啊!老家那条小溪小得很,顶多两米宽。我愕然,说怎么会呢?我记得是很宽的小溪啊!印象中要涉水好多步才能到对岸的呀。父亲说,一点都不宽的。自那以后,心里一直存有一点小疑惑。
昨晚有点闲暇, 翻了翻电脑上孩子们的照片,都是十几年前照的。有不少是在那时候租住的公寓前照的。我指了几张问孩子,还记得这个地方吗?小孩看了看, 说记起来了,是以前住的公寓。然后说了一句话,让我心中一动,他说,怎么门口的台阶这么短,以前是很长很高的台阶啊!怎么会呢? 我突然一下想明白了,小时候人那么小,台阶要爬好久,小溪可不也是要跋涉好多步?在小孩子的眼界里,台阶就是好高好长,小溪就是好宽。如果很多年都没有再回去看看,那么,这个印像就一直留在心里,回忆和印象便成了错觉了!
一件事物,一件事情,它自己就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可是,由于观察者自己的变化,导致了一个不”客观“的印象,进而形成了主观上的错觉认知。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虽然指的修身和为人处事,对认识世界,也是要有这个态度啊!
儿时的错觉很大,我5年前回到小时候的煤矿,儿时的记忆中,出门时个大下拨坡,好长好陡,背后要翻过一个山梁去供销社买东西,这回一看就是个小土坡。和儿时记忆差别巨大。当时都不敢相信。
同样的感觉,看来确实是比例问题😀。
是啊,小时候我觉得家门口的胡同好宽好宽,前两年回去才发现窄的连一辆车都过不去,人大了,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