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佩妮的故事 (1)
我曾经在一个星期里囫囵吞枣,把佩妮的燕京两步曲看完,觉得非常震撼。只是当时家里出了事,小猫迷路不见了。然后花了一个星期上天入地找猫,就把写详细读后感耽误了。猫找回来后,紧接着又忙其他的事情,现在眼看着现在已经把很多细节忘记了,感想当然也淡了。
今天看大家又在谈佩妮在美国的事情,想起来写几句吧。主要是看到文学城里很多人在批评她在美国的生活,我觉得非常可惜。
佩妮和我婆婆同岁 (生于1938年),我完全不可想象我婆婆会有佩妮的认知和魄力。我们这一代应该说是天之骄子,读书碰到改革开放出国,什么好事情都赶上了。很多网友更加年轻,80后,90后,美国和中国都敞开大门,条件优惠,留学,留美定居更加轻轻松松,国内条件也好太多了,所以大家很容易看不起佩妮去做保姆,嫁什么样的老公。
我们根本没有想过,什么事情都是有先决条件的,就像理工科的人解题,做项目都是有边界条件的,什么答案都是有背景条件决定的。以佩妮的年龄,当时留美的苛刻程度,她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另外更最重要的是,她的国内婚姻是政治婚姻 (时代的产物,marriage of convenience)两个人几十年貌合神离,所以家庭婚姻对她是没有前途和希望。女儿很独立,和父亲感情不错,佩妮出国时,是已经可以托付给丈夫的年纪了。回国升教授这一条路也没有希望了。所以家庭和事业,佩妮在国内的路都已经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她一直有一个夙愿,就是回到她父亲拿到博士学位的国家(美国),继续她父亲被CCP 断送的社会学研究,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简单的说,就是把他们两代人在中国的几十年苦难史写出来(燕京史)。 在国内不可能自由自在写作,而且写起来旷日持久,所以必须定居西方。
总之,佩妮把 写下几十年的燕京人历史 奉为家族和民族的历史使命,以及她个人的梦想 (这里为佩妮再次鼓掌,非常伟大),所以她必须留在美国。
当时摆在佩妮眼前的挑战是:
第一养活自己
第二取得合法身份留下来。
养活自己,做保姆是最切实可行的,立竿见影(short term survival plan)。年轻人可以去餐馆做女招待,她的年龄不合适。哪个餐馆会雇一个快60岁的老人做女招待?佩妮很有头脑,在做保姆时就决定,苦练钢琴,将教钢琴作为将来长期 谋生之道(long term plan)。当然她成功了,此乃后话。
关于取得合法身份,90年代后期来美还是很困难的。在美国没有学历,没有正式工作,嫁人可能是唯一的途径了。我们有学位,有受人尊敬的白领工作,拿着高薪,很容易就看不起嫁美国老头。假如我们也没有学历和工作,没有身份,年纪一大把(快60岁),而且怀揣梦想,写一部巨作,没有关爱自己的丈夫,没有有前途的国内工作单位,没有任何后路,我们会怎么办?大多数平庸之辈, 比如像我自己,面对这么难的处境,肯定没有勇气和毅力,卧薪尝胆,吃苦受累。换做我自己,算了,也罢,此处不留姑奶奶,就挥挥手,不带一片云彩,就回国撞钟了: 等退休,然后广场舞,周游世界,滋滋润润过完余生。
可是佩妮不是凡人,她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并且有为此付出一切,卧薪尝胆的决心和毅力。这才有了她的巨作三部曲。
哎,先写到这里吧,光讲一件事情,就把本猫给累着了,更不要说什么写百年历史了。我连自己留学时的经历都已经记不周全了,更别说写家里先辈在一百年前的历史了。这需要多么有勇气,要花多少功夫?
不好意思,请K坦网友担待,荣我会慢慢写佩妮的故事震撼到我的地方。
这是我上次介绍佩妮的链接:https://www.kotalpa.com/blog/1340/post/9443
你和南半球网友说得都对。她这样的不能以常理度之,就是不按常理出牌。我自己其实有点儿这样,但是因为能力有限,吃苦能力有限,不能迈出步而已。但是内心自己的选择门清。故事应该是真的,大家觉得拧巴是因为她的选择可能都是不得已,然后把它真实写出来了。
你总结的很好👍
发现喜欢她的人都说她写的很真实,直面人生,但是不是真实的谁知道?在我看来她是个自恋的人,三观清奇而不自知,所以我对她的文字真实性存疑,感动不起来。
她差一年失去了退休金,努力了好几次想争取回来而不得,但却主动交回了一万多刀培养费,让祖国能多培养几个人,难以想象。
她丈夫的人设,身家不菲的蓝领,一把年纪开放婚姻到处寻欢,娶女主是因为各取所需,他想要照顾,女主要身份。可是在生命的最后漫长的九年人家是回儿子家生活的,没有离婚还要付生活费,女主还嫌少,但却又不尝试任何对低收入老人的社会救助,她早有资格申请了,不去,却选择看继子的脸色。很难让人相信故事的真实性。
去领事馆还钱是有一点奇葩,不过她这个年纪的人,没有被GCD 把脑子彻底洗白,已经是少数了。
佩妮的年龄经历都带着时代的烙印,思维当然有局限,我们也一样。
我看她的故事,不是找道德模范,role model,我没有压力必须去认同她的所作所为,说实话也没有资格。另一方面她也不需要我的认同。
我认为她的故事开拓了我的认知,使我思考,对我弥足珍贵。特别是中国的故事部分,是历史记载。
上次听你们提起她,不过没机会去看她的文章,回头有机会去看看。感觉能活下来就应该有值得佩服的地方,身边不乏这种例子。
不好意思,我想说明一下,写这个只不过是我个人的一孔之见,网友不同意见,相反的意见,都是同等legitimate。大家都一样想才是出问题了。不同的perspective 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就是讨论一下
是的。虽然佩尼勇敢。换了我,我不会忍心让家里老人这样做。
想了一下,她比我父母年纪都还要大。粗粗看了一点点。首先对她54岁还出国并留下来很佩服,这个年纪在国内已经属于退休,在这边也应该是混日子等着退休,难以想象这把年纪到一个陌生的国家语言不通,文化隔阂下开始新生活,要我肯定没这个勇气。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其他所有的事情,她的人生轨迹都是可以预见也可以得到理解的。
90年代大陆来的拿绿卡很容易的, 那时候不用排队。 最不济也可以申请64政治绿卡。
.com泡沫那一阵子,去读个几个月的培训班写程序就能拿高薪了。
是的,64绿卡很容易。可惜佩妮来晚了,错过了。我朋友和佩妮同期来美的,名校博士毕业,美国超大公司工作,紧俏行业,公司花大价钱请律师办绿卡,第一优先,结果几年也办不下来。朋友虽然工作无忧,还是私人掏腰包请了专门移民律师,重新准备一套材料,最后公私两个律师同时办下来了,才中止了私人律师,继续和公司律师把下面流程走完,花了好几年,前前后后准备的材料有一箱子。
读书计算机申请工作拿身份,虽然理论上可能成功,我觉得不会比我朋友更顺利,需要旷日持久。更严重的佩妮需要生活费,餐馆不行,做保姆没有时间念书,年纪大了,一看书就睡着。不知道有多少自费留学56岁以上的靠读书工作,然后拿到身份的。我知道的最大年纪是四十刚刚出头。年龄区别还是很大。
人个有命,佩妮错过64绿卡,又比dot com 泡沫早。但是每一天吃饭住房需要钱,全靠自己。
访问学者失败是怎么回事? 从来没有听说过类似的。J1出来了就一直J1个几年没问题啊。
90年代末那几年中国人的绿卡超级容易。好几个熟人是在读博期间F1就办下来了。
访问学者也是可以办绿卡的。我读博的时候身边大把的访问学者办绿卡留下来的啊。
如果她写的都是真的,只能说性格决定命运,她不按常规出牌,所以人生轨迹歪歪扭扭。
是不是她自己在大陆的丈夫就是工人?那时候找个门当户对不难吧?
她丈夫是上大学时入党的北航留校毕业生,佩尼说过业务挺强的。
噢😯?回头看看。
The exception does exist! My college roommate (back in '80s in China) studied CS in a US college in mid '90s, got an MS degree and started his professional job in 1997. The green card issue had bothered him for more than 10 years. He and his family once considered migrating to Canada...He finally got the GC in 2009 I believe.
总是有个别运气不好的。
我有认识的97年cs本科毕业工作不久,就拿到绿卡。
不过就算为了身份嫁人,也该找个靠谱的吧,无论是华人还是老美。找了一个这么不靠谱的,就是她自己问题太大,自身就是不靠谱的人。
是的,跟我父母一个年龄。而我父母出来是投奔我来了。人家同样年龄自己打拚。只有佩服。那时候在美国随便打打工,比国内的教授,工程师的钱多的多。无论什么想法,她有勇气去闯就不容易。
确实不容易。
第一次听说这个ID,其实每个人都在做自己认为最对的事情,只是结果不见的是想要的。我们人生比较顺和简单的人,很难理解那些挣扎中人的选择。
没错,就是 何不食肉糜?
佩妮现在是文学城博主第一名,当之无愧。如果光看一篇,很容易就走偏了,会瞧不起她的选择,她的做法,她的老公。
其实她是彻彻底底的坦诚的写法,我到她的年纪,我想也不会有勇气像她这样自曝其短。
扪心自问,对外,在同事朋友亲戚面前,是不是能够直言不讳自己的缺点和短处?我想大多数是报喜不报忧。
当然我上一次就说过,她的年龄和经历,必定有她的局限性,每个人都有,佩妮不是圣人,也不例外。以后有机会我会谈谈我所认为的她的局限性。
无论如何,她真实的记录,我觉得是我们华人的财富和骄傲。
有时间会看看,她这把年纪也不需要粉饰和在乎别人的评价,只是把自己的故事和认知认真的记录下来。
没人瞧不起她老公,是她自己把他写的如此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