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碎碎念(五):新上海人 & 新生代
不太清楚标准的定义是什么,我把不在上海生长但现在居住在上海讨生活的都叫新上海人。我觉得他们是这个城市的主人,是整个城市日新月异的主力军。
A)理发师。回来前晚上,我去小区门口理发。一个大妈在剪发,一个长发姑娘在洗头。比我早一脚进门的是一位孕妇和她妈妈。我比较着急,因为已经晚上八点了,我还需要坐地铁去亲戚家再回家打包。年轻的孕妇很好商量,就说明天再来,把时间让给我(bless her)。接着发现剪发的阿姨是染发,长发姑娘洗剪吹花了好长时间。好不容易终于轮到我,快8点半了。老板有点结巴,不过很健谈。他仔仔细细剪了40 多分钟,也可能因为聊天吧,要知道在美国理发不管啥价$20,$60 ,$90 一律速战速决,10分钟不到,从来不会反复修剪。老板说他第一次到上海学手艺才14岁,(是个苏北来的苦孩子,本地的孩子在父母身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十几年来 转战上海,从浦东,徐汇,黄埔,杨浦,长宁,到普陀 各个地区。我问为啥这么多地方,他说只有挪地方才能在职业上更快地提升自己,老在一个地方呆着,没有机会和挑战(sounds familiar?)疫情三年上海封闭了,他只好回老家开店,其实也能挣到钱,但是感觉一眼看到头,没有挑战,他不喜欢这种像退休一样的生活。疫情结束,回到上海,租了我们小区门口的门店(有美发 和美甲按摩 两个门面)。他说上海流行trend 翻新很快,他老家根本无法跟上,老家的顾客群也很闭塞boring,根本不在乎。他本人紧跟潮流十几年,忽然进入半退休状,实在不甘心。今年回到上海,精神气爽。我问他有没有感觉本地人的歧视,他说是有这种人,不过他不在意,自己凭本事吃饭,每天要担心技术,生活,生意上的挑战,顾不过来。他问我的情况,我只告诉他,我从小在这个城市长大,老爸老妈房子就在小区里,现在我居住外地,他问哪里,我告诉他不想说。他态度很好,尊重我没有过问。我解释说上海人 倒退几十年,一百年都是外地人。平时斤斤计较倒是真的,不过这些都是移民特有的心态,因为样样事情要靠自己,白手起家,居住面积狭小,所以容易斤斤计较。小老板三十出头,还是单身,两个门店我在时一共三个男员工,没有乱七八糟的洗头小妹。最后,他给我打折,付了¥35。结束站起来发现9点多了,已经过了打烊的时间,不过门口等了一长串人理发,看来小理发店营业时间弹性,居民都是和我一样拖延症,非等到最后一刻。感谢老板没有因为下面的顾客rush,认认真真修剪我的头发,其实我亲戚在等着我呢,最后还是我催他差不多就行了……
B)认识一位85后,老家好像河南,身高马大,浙大土木系毕业,太太是校友,杭州人。不记得他哪一年到上海,只知道他现在的生意是20年开始的。一最先是丈母娘给了30万 原始基金,B 找了合伙人,然后三寸不烂之舌融资,开餐饮连锁店,全国遍地开花,上海有几十家门店,有中西糕点店,饮料店,小吃快餐店,都是连锁,网络电视台播广告,几乎所有大超市和商业中心都有他们的店。22年,23年疫情,受到重创,资金周转困难,只能缩减,关了不少门店,他个人欠债5千万。曾几何时 B 告诉我在40岁之前可以挣到400亿。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得了严重抑郁症,亚历山大,无法睡觉,手抖得一杯水也拿不起来。现在好些,寄希望两个有钱的大哥再拉一把。大哥们有闲钱,再融一把,给一个机会,等他们缓过劲来解套。我不懂生意和经济,只能泛泛而谈劝他,不要绝望,看在太太和一对儿女身上,兵来将挡,大不了破产坐牢,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就有将来。天生我材必有用,凭他用丈母娘的30万撬动30亿,就是一个人才。跌倒了再爬起来。当然希望他吸取教训,不要再spread himself too thin,全面开花,扩张无极限。现在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当初不知天高地厚,钱来的太容易,没有见好就收,他作为这个系列品牌 第X 大股东,不拿工资,每次分红一股脑再投进去,忙乎好多年 最后一场空,还欠了天文数字的债,而他自己连开一家门店的具体工作都不会。现在想着把老婆送一家店学手艺,可能需要离婚后老婆孩子移民开店。我因为不懂生意,所以他说的大多数事情不明就里,就是这几年亲眼目睹一个个楼起,再塌陷,成了巨大的泡泡。衷心希望他能走出困境。
C) 60后装修师傅,这个只有匆匆一面之交。也是苏北人,改开一开始夫妻俩就到上海,跟着我的老邻居发小的装潢公司做,有眼光,很早把孩子接出来读书,孩子大学毕业在上海工作,他给自己和孩子都买了房子,这是入场早,赶上好时候。
D)养老院护理员,19年认识。当时老爸住院,国内医院护士只打针发药不提供护理,像喂药喂饭,擦身 监控吊盐水的进度 一切靠家属自己或雇护工。养老院安排了一个护工,我付¥250 一天(现在已涨价,养老院床位费照付)。D 以前不识字,后来到上海打工成了基督徒,学圣经开始识一点字。她老公早年出门打工得了工伤残废了,D成了家里赚钱的主力。跑养老院打工,包吃住,留很少生活费,钱寄回去。她人很聪明,肯吃苦(养老院的都肯吃苦,一般人怎么肯去伺候老人拉屎拉尿?),情商高,会说话,和几个护理主任拉好关系,所以有这种去医院一对一护理的肥差。其实病人晚上睡觉她们也可以拿出行军床睡,比养老院要照顾很多老人并不增加多少工作量。所以只有和当权的护理主任关系好的(送红包回扣)才轮的上这种工作。D 还是很灵活,一个人在医院各个部门转悠推着病人检查付费等等,就是和医生沟通时,才显出文化程度不高的短板。靠她十几年在上海辛辛苦苦赚的钱,老家造了房子,女儿学了手艺在无锡结婚生子开了美甲店。儿子也在老家找到工作,她总算苦尽甜来。
这些新上海人,和我们移民海外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靠自己奋斗。我看他们就像看到了年轻的自己。
本地人起点高多了,新生代很多曾经留过学,或者还在国外留学甚至工作。目前在上海的80后,90后,从事金融,计算机,法律,还有很多文科从事设计,广告,旅游之类,做的有声有色,看样子国内伟大的基建给文科年轻人很多机会。明显我们以前追逐硬核理工科专业,现在国内的年轻人有更多更好机会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爱好,也比国外的好像机会多。感叹一下新生代毕竟成长在所谓的盛世,比起我们缺吃少穿贫穷的童年少年,应该幸福多了。
不管怎样,地铁里绝大多数都是年轻的面孔,可能年长的要么退休,要么开车,要么坐汽车去了。就是办事情人员也大多数是40岁以下。看着这么多年轻人,觉得上海充满了活力,从上到下各个阶层每个人都在认认真真地努力,城市各方面日新月异是这些人创造出来的,和政治无关。
有一点不太确定哈,你说“现在国内的年轻人有更多更好机会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爱好,也比国外的好像机会多。” 我觉得可能有很多找不到工作的,很无奈的年轻人呢。不是TG都在宣传什么祖孙三代一起干什么的,父子一起送外卖,读了几个硕士的。
国外的年轻人真的是机会多多了,也不会有那么重的压力,干什么都可以的,不用都做数理化的硬核专业。
我说的国内年轻人,主要和父辈比。我亲戚和同学下一代 基本没有一个学理工科的。都是什么我们以前没有听说过的专业。
国内的基建实在太厉害了,所以需要大量配套服务,还有房子造不完,这样各种各样设计人员和装饰服务 需要量很大。大到城市建设,小区建设,商业和民居装潢,网购广告设计和推销,淘宝京东各个app 电视微信公众 的新产品怎么推出来,有无穷无尽的机会。美国我们华人的孩子,一大半还没有摆脱 医生,stem 吗工,法律,商(花街)这种逐钱逐利的层次。当然美国也没有像中国那么学多设计的机会。
还有一个好像是亚洲的特点,就是有钱人喜欢装腔作势,表明自己高档有品味,这样产生了许许多多产业帮有钱人实现他们的梦想,高档会所,小资的享受,追逐名牌衣物,推出的旅游产品也津津乐道所谓低调奢华的style。相比之下,美国没有人气,不攀比,所以装腔作势形不成产业。
另外,直接给人服务的行业,国外小中还是无法做的。比方,自己开业的律师,医生,会计主要顾客还是华人。这就是局限。
装修设计等,国外已经很成熟历害了。
还是有很多小中,新一代走了完全不同的路的,有个朋友的小孩给那个NBA的人专门做西装的,后来成立公司,别具一格,还有一个专职合法赌球的,挣钱比码工多多了,还有做工业设计的,土木工程,心理师,兽医的,做音乐的,去瑞士去荷兰到处走的等等,选择很多很多的。这些都是我知道的。
非常喜欢你的系列,比文学城里那些秀回国高档美食的博文,你关注了普通人,普通事,五毛最大特点就是漠视普通人的苦难,为统治者辩护。
韭菜要为镰刀操碎了心
韭菜被镰刀绑架了。
可以不发声的,被绑架了没办法,还有生出斯德哥尔摩,对绑架者歌功颂德那就不值得同情了。
大部分是自愿的韭菜
谢谢你的美言。我只是想观察普通人的真实情况,尽可能不带偏见(很难),分享出来,大家自己决定怎么理解。最后我也会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探讨,希望到时候不会被骂成五毛。
另外我也有很多照片,不过贴起来太费时间,需要学习怎么快速方便的贴照片。
很希望听到客观的评价社会现象。一个大国不可能各地都一样。地方上有不少明智认真做事的人。
听说年轻人失业率很高,大学生找工作很难,上海会不会好一点?
这次我没有见刚毕业的大学生。不过南京我叔叔家有几个毕业没多久的,国内没有什么机会,两个去澳大利亚留学了,一个在国内读研(也是找不到工作才去的)。
另外有一个上海的亲戚,40岁刚出头,在日资企业,疫情中公司撤离上海,她失业回家,找不到工作,主要是年龄关系,形势很严峻,好在老公还在上班。
感谢你的文章,各色人等,栩栩如生。
高品质!看出学人的认真严谨。👌
谢谢你,过奖了
谢谢你,我也是匆匆忙忙,只能接触到皮毛。不过我很喜欢听各种人的故事,很有意思,每个人真实的经历,有着不可替代的深度,都是生命的积累,可以学到很多。
还有很多人,装宽带的23岁小哥,技校培训出来,带一个19岁的徒弟。隔壁魏阿姨的住家保姆小张,她是寡妇,在我们小区十几年了,打工寄钱回去造房子给儿子取媳妇,十几年只有回家乡两三次,送走一个老人,再换一家做,直到老人去世,在小区口碑很好。锁匠师傅,夫妻俩在上海也十几年了,财产开一个小店,大客户是派出所,遇到政府发福利更新门锁,给整个小区居民换门锁,政府给半价补贴。对了,承包处理小区垃圾的一对夫妻,好像50出头,整个小区这么多楼,这么多居民,他们两个基本上除了只睡几个小时,马不停蹄的把垃圾桶清空,把各种回收的分门别类收走。一天用水清洗几个垃圾桶和周围好几次,几乎看不见苍蝇。太勤快太能干了。我半夜两三点钟也看到他们在干活。上海这座城市能够正常运转,这么多居民能够正常生活,全靠这些人around the clock 在工作。
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离开自己农村老家,走进大城市从事各行各业,不怕吃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城市和中国。
B) 是个人才。我认识的人也做生意。别人容易复制的生意。但是他挣的钱也投资房产,做房东。现在房产不行了。那时候他又琢磨珠宝,古董什么的。。。这样就不会死在一门生意上。
是的。我也觉得他是个人才。正是因为有了 B, 这些产业才能从无到有,走进大街小巷。
中国传统上重官和读书,轻商,是因为统治阶层害怕商业运营 中 的市场竞争 和 平等的理念。因为 正常的商业 打破了特权和等级的束缚,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只有你有创意,肯努力,找准机会,就会成功。不需要溜须拍马投靠特权。这怎么能行,你不拜官,不指望皇帝老儿,只靠自己,这不是反了吗?千万打入黑名单。读书人不可怕,寒窗苦读十几年,老老实实指望被官家收编,当朝廷的打手。农民世世代代被拼命剥削,吃不饱饭,也不用害怕的。马云还是很了不起,他的淘宝支付宝 empower 了普通人,让每个人做自己的主人,选择自己的未来。不好意思,扯远了。
说的好。带来新的启识。做生意不容易,尤其做大了不易。国内外都一样。国内同学们有下海经商的(科技类,质控类有技术含量的),还是很不容易的。拿订单还是要靠官方背景,关系的。很辛苦。
蛮想念国内的发廊的,以前经常去发廊洗发,吹发,剪法外加按摩。到了这里这么多年只去过两次发廊,总觉得感觉不一样。除了中国胃,估计也有中国头这种说法吧。😁
我最怕被按摩,浑身鸡皮疙瘩都竖起来了。
那是按摩的太温柔了,是点劲儿就不觉得痒痒了。😄
握手握手,做美容美发都觉得浪费时间
我们出国太早了,没有养成享受的习惯。我90 年代中回国,亲戚就带我去门口洗头,才10块钱,坐进去舒舒服服按摩洗头护发,再吹干造型,顺便修一下眉什么的。比在家里自己弄方便多了,也很漂亮。这次朋友带我去她门口的美容院保养,她是大美人,基本不做家务,每天钟点工阿姨来做饭打扫,老公负责赚钱养家,她负责貌美如花,花钱和到处旅游,美容保养是定期活动。相比起来,我这么多年太辛苦了,活的太粗糙了。
国内人工便宜啊。这些人的服务过去都很便宜。国内同学及香港朋友家里都有两个以上的保姆服务。邻居港人自己擦地板怨气大了。
我是找到一个合适的理发师,就一直找她了, 不换人
那是找到合适的了,我们附近没有亚洲人开的发廊,我感觉美国人不太了解亚洲人的头型和发质,不过我说话不算数啊,实在是没去过几次。😁
我这一片难得看到亚洲面孔。 亚裔理发师更是从来没有碰到过。
我就是看网评, 找最好的那家,试几个理发师就碰到合适的了。其实这么多年下来我还更喜欢老美店, 干净漂亮,服务态度极其的好!中国店真的没得比。
以前是远远的奔唐人街的港人发廊。还是华人做华人头发好。后来也感觉太费劲了。环境比西人的差很多。只好奔西人店。疫情以来,大家都披头散发的习以为常了。
疫情对我们影响极小。2020夏天我就按时回去美容 啦。老公的头就最开始理发店都关门的头一个月自己在家拿给小猫的剃子糊弄了一次,后面的至少每月去店里剃一次。他的专用理发师是一个八十多岁的退伍军人。人家过去几年正常工作上班。
那真不错👍。仪表不整理好,人的精神状态也不好。理发店全关门,那阵子都在家练理发。😂
在国外这么多年很难找到一个喜欢的理发师,原来每年还可以回去做做头发,现在只好将就了。
我也是一直将就着,我们家头发都是我剪的,我自己也都是DIY,所以一直留长发,长了下面咔嚓一下就行了。😊
疫情中我们也是在家互相剪。现在出去中国或者越南理发店,比西人强。他们不会处理直来直去的头发。
太同意了。我曾经在一个只有5家中国人的城市生活过6年,找过各种理发师,没有一个好的,每次把我的头发剪的乱七八糟。后来搬到这个城市,一开始也去西人店,还是一塌糊涂。后来去中国店,不同理发师基本上都可以。只不过他们都很敷衍了事,剪过几个星期就不行了。这次已经块一个月了,style 还好好的。仔细修剪还是不一样,他说我顶上分开不好,就剪成不开叉的,层次是一点点修出来的,所以形状保持的很好。
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前面几十年的发展,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还是受益的。蛋糕做大了,每人能分到的分量大些也正常。众生百态,妹妹描写得很真实
是的,你说的有道理。
我每次理发都要倒腾个吧钟头, 小嘶理一次发至少三个小时。。。
B赶紧移民美国吧,中餐糕点连锁店在美国还是空白。
好像B搞的是商业运作,并不是专业糕点。在美国他的那套经验不一定好使。
你说的对,不过去年他们好像打算打入美国的,如果这样,应该是造福我们了,因为他们的产品都很好吃,能在国内大卖的,国外应该没有免疫力。不过现在可能不了了之。
我出去理发一般要开刀中国城,来回路上一个多小时,再排队,还是很花时间。就是理发师真正给我剪,并没有多花时间,我可能怀恨在心了。
你家小斯 理发表现怎么样?我家猫我给理过两次,每次被咬😭
找网评好的美国店很值的。一般要提前两周预定,但到了不要等,剪得很认真。如果店里有事需要耽搁改时间,会提前通知。 我一般12到15周剪一次,每次一百刀。
小嘶去理发都是送groomer, 他很乖很配合。之前一直去的一个70岁的老太太,超级喜欢他。老太太退休在家干活只收现金,每次一百刀。 她年纪太大了,有点干不动了。3月试了一个新人,花了2百刀,态度还很恶劣。4月一路开到sacramento 又试了个新的,150刀,造型还可以。
附近还有一个parson russell breeder, 她的狗狗都是小嘶的亲戚,免费给小嘶理过几次发。
狗狗不比人省心。还没医保。什么都是自己掏钱。
有宠物保险的。好在JRT皮实,不生病的,也不用买保险。
宠物保险是不是需要没有pre condition?
pre condition不保。
公园有个大叔领养的一条狗,进急症若干次。原因是以前狗被车撞过,hip变形大便困难。不人工打碎掏出来就会憋死。上万的费用,保险一分钱不包,白买了。
我家小马有一年夏天看了身上痒,第二年又痒,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问题,报了医保,居然说是去年的preconditon,我不服啊。 后来我的兽医也帮我作证,后来还是报销了。
看了你们两说的,我家需要保险的是没戏了。
宠物医疗费有限,跟人没法比。我觉得中产不需要买。
怪不得小嘶这么帅,有美容师加特呢👍
要帅不但要天生丽质,还有勤于打理
小斯又美又键,狗中狗杰😀
🤗
哈哈,狗中豪杰,名副其实,看小嘶奔跑在青山绿水之间,实在太帅了
👍👍👍 很多开店的人疫情中倒大霉了。
是的,时代重拳砸过来,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