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批林批孔运动搞得如火如荼,我还依然有不少印象。后来打到四人帮以后,批判四人帮的一个罪状就是借批林批孔要打到周恩来,所以有批林批孔批周公的说法。但根据我个人的记忆,运动应该还是叫批林批孔,而不是叫批林批孔批周公,也许偶尔报上提过批林批孔批周公,但显然这个提法并没有贯彻始终。至于这运动中是否也同时批判了周公,我似乎有点印象,可能有所涉及。当然,此周公是春秋时代的周公,即孟德之“周公吐脯,天下归心”之周公 ... 更多
其实在老毛死前一段时间,已经发生了诸多事件,可能就是某种变化的前兆。首先是死人,75年死了著名的马列主义理论家-康老康生和前国家主席-董必武,我记得这二人的悼词都是按最高规格写的。董必武自然是过气人物了,但康生当时可是一言九鼎之人。76年在老毛死之前又死了周恩来和朱德,坊间后来传言二人死亡都有猫腻。恩来之死据说与动手术有关,可能保守疗法比较好,但中央要求采取风险较大的动手术,结果手术不成功死了 ... 更多
老毛之死显然是文革结局了,但我这系列并非按照时间顺序,而是想到什么些什么,所以这并不意味着整个系列结束。 我记得那是一个下午,当时我应该是小学5年级了。当天不知道是已经放学了,还是当天根本就没上学,反正我当时应该是在院里和小朋友一块玩。突然之间,隔壁食品公司的大喇叭开始广播了,传出了哀乐的声音。那些年哀乐的声音也听得不少了,但通常都是举行追悼会的时候才放,从来没有这么突然就播放哀乐的 ... 更多
文革中国人普遍对世界的认识是与世界脱节的。当然当时外界对中国的认识也是及其有限的。当时的中国有点类似于一个与世隔离的孤岛,虽然听说过外面的世界,可是大多数人却无缘接触,只能通过政府的宣传来了解外面的世界。 当时我们听得最多,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劳动人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至于这三分之二到底包括那些国家的人民,似乎没有人认真考究过 ... 更多
文革中经常举行一个活动叫忆苦思甜。其主题就是宣扬今天的生活如何好,以前,尤其是所谓旧社会的生活如何不好。至于这个活动的频率,我就记不太清楚了,反正是过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次。 这种活动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邀请贫农老大爷或老大娘给大家作报告,讲讲旧社会如何吃不饱,穿不暖的事情,然后宣传今天的生活如何好。这种演讲通常都是俗套,没有什么好说的,一般都按照台词进行 ... 更多
我们小时候还有一个今天看不到的街头景象:小人书摊。就是有人将连环画书在街头摆摊,小孩子可以去看书,我记得价格是一,两分钱看一本书。大概是比较薄的书是一分钱,多数是两分钱一本。当然,这价格是由书摊老板定的,但如果你觉得这本书不值两分,还可以跟书摊老板讨价还价。 所以我们那里放学之后,就可以看到每个书摊的周围都是一群背书包的小孩坐在那里看小人书 ... 更多
很多人感叹世风日下,怀念当年夜不闭户的日子。文革我们那里确实是夜不闭户,家家夏天都敞门睡觉。一是因为天气太热,没有降温设施。当时连电扇都没有,关上门睡觉实在受不了。另外家家都没有值钱的东西,当时我们小孩子去邻居家都是随便进出,从来没有要敲门,或者避嫌的概念 ... 更多
文革一开始就要砸烂公检法,所以文革期间整个公安部门相对来说出于一种弱势地位。当然,公检法从来没有完全失去作用,只是相对于其它时代权力弱化。就像前面提到过的,文革初期北京红卫兵到处打死人,当遇到一位小业主不堪受辱,奋起反抗,打跑了作乱的红卫兵。这个时候公安机关出手了,将小业主抓来枪毙了。但总体而言,当时公安机关在生活中的存在感较弱 ... 更多
文革期间青年人惹是生非的非常多。走在大街上,随时都可以看见年轻人或者半大小子在街上打架斗殴。一般对于这种打架斗殴,旁人都是尽量避开,免得惹上麻烦。当然,他们一般也不会找行人的麻烦。纯粹就是荷尔蒙过剩无处发泄,但这些年轻人一般还是有眼力,不会去招惹惹不起的人 ... 更多
我们小时候住的院子其实说不上大院,只有一栋二层楼房在一个院里。院里空地很多,杂草丛生,所以蚊子苍蝇很多。其实不光我们院里是这样,当时基本上到处蚊子苍蝇都不少。南方夏天天气很热,当时又没有降温设备。不要说空调,就是电风扇,也是文革后才大量生产,多数人才能够买到 ... 更多
拜见博主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