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前苏联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1891 - 1953)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爱沙尼亚指挥家尼姆·雅尔维(Neeme Jarvi,1937 - )指挥皇家苏格兰国立交响乐团(Royal Scottish National Orchestra)。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 (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1891 - 1953),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他自幼从母学习钢琴,5岁试写钢琴曲、9岁试写歌剧。14岁进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钢琴,师从两位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阿纳托利·里亚多夫(Anatoly Lyadov,1855-1914)和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里姆斯基-柯萨科夫(Nikolai Andreivitch Rimsky-Korsakov,1844-1908),20岁举行首次个人交响乐音乐会。1918年十月革命之后的混乱时期,普罗科菲耶夫为躲避战乱周游世界。1932年,作曲家决定返回祖国,此后普罗科菲耶夫经历了自己的创作之春,获得了更大的丰收,写出了许多雅俗共赏、别具一格的名作。以交响童话《彼佳与狼》、舞剧《罗米欧与朱丽叶》、大合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歌剧《战争与和平取》为标志,他的重要作品还有《第五交响曲》、《第七“青春”交响曲》、《协奏交响曲》、舞剧《灰姑娘》、《宝石花》及其交响组曲,最后几部钢琴奏鸣曲和其他奏鸣曲,声乐交响组曲《冬日的篝火》,清唱剧《保卫和平》,影片《伊凡雷帝》的配乐,歌剧《真正的人》等等。这些作品的民族色彩越加鲜明,其音乐表现也格外叩动人心。1948年普罗科菲耶夫曾受到苏共中央谴责,把他同肖斯塔科维奇等人称为“颓废的形式主义”,犯上了形式主义的错误,并被要求要注意作品的“民族性”。1952年,普罗科菲耶夫恢复了在苏联音乐界的名誉,相继创作出一些优秀作品,获“斯大林奖”。1952年起他获得了国家津贴。1953年3月5日去世。1957年被追授“列宁奖”。
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于1935至1936年间,剧本根据莎士比亚同名戏剧改编,至今仍不失为继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之后,俄罗斯最重要的芭蕾舞剧。舞剧共四幕,开始并不为人们所接受。1936年,普罗科菲耶夫将其改编成两首管弦乐组曲和一套钢琴组曲,在音乐会上演出并受到欢迎。1944年,作曲家又由此改编了第三部交响组曲。
第一组曲:
1. 民族舞
2. 场面
3. 情歌
4. 小步舞曲
5. 假面
6. 罗密欧与朱丽叶
7. 泰保尔之死。
第二组曲:
1. 蒙泰欧与凯普莱特
2. 少女朱丽叶
3. 劳伦斯神父
4. 舞曲
5. 罗密欧行前在朱丽叶家中
6. 安底列斯姑娘的舞蹈
7. 罗密欧在朱丽叶坟旁。
第三组曲:
1. 罗密欧在喷泉旁
2. 晨舞
3. 朱丽叶
4. 奶娘
5. 晨歌
6. 朱丽叶之死
好像是说他在国外就没有创作灵感,而回国后天天怕斯大林要杀他。人天天处于比较癫狂的状态,可是创作灵感倒是有的。
这也真的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