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德国作曲家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 - 1750)的六首无伴奏小提琴的奏鸣曲与组曲,编号BWV 1001 至1006。犹太裔以色列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Itzhak Perlman,1945 - )演奏。
巴赫为独奏小提琴而作的奏鸣曲与组曲一共6首,BWV1001—1006,大约作于1720年。这6首奏鸣曲与组曲,巴赫设计了小提琴表达所能演奏的一切和弦,使用了几乎不可能演奏的对位技巧。它们构成了巴赫小提琴音乐的最高峰巅。在巴赫之后,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很少有人再创作,是因为再也无法逾越这座峰巅。这6首无伴奏奏鸣曲与组曲,第一、三、五为奏鸣曲,二、四、六为组曲,据推测,乃为当时克滕宫廷乐团的小提琴演奏家约瑟夫•史比斯(Joseph Spiess)所作。
第一号G小调奏鸣曲(Sonata No. 1 in G minor,BWV1001),共4个乐章:
1. 慢板,即兴性的前奏曲风格。
2. 快板,长度达到了94小节的赋格曲。
3. 西西里舞曲,两声部对位法处理的田园风格。
4. 急板,两段体,动机出现各种不同变化,形成复音重叠效果。
第二号B小调组曲(Partita No. 1 in B minor,BWV1002),4个乐章由4首舞曲和它们各自变奏组成:
1. 阿勒曼舞曲,巴赫在原谱上没有标示速度记号,黑尔曼(Herrmann)版注定为“行板”,阿勒曼舞曲节奏流畅而富于装饰,设计了巧妙的对位,然后是它的变奏。
2. 库朗舞曲,黑尔曼注定为“活泼的快板”,二段体,其变奏主要是十六分音符的断奏。
3. 萨拉班德舞曲,黑尔曼指定为“较慢的中板”,二段体,变奏部分黑尔曼指定为“不到较快板”。
4. 布列舞曲,活泼明快,快板,二段体,变奏主要是连续的八分音符断音型的单音,使用模拟复音技法,在第二段使用真正的复音。
第三号A小凋奏鸣曲(Sonata No. 2 in A minor,BWV1003),4个乐章为:
1. 极慢板,序奏型庄重地扩大,如歌优美地进行。
2. 精美的赋格曲,屡次使用三重音和四重音。
3. 行板,宁静,清纯,奥尔版指定为“和缓如歌的行板”。
4. 快板,活泼似托卡它风格,颇多复音音乐效果。
第四号D小调组曲(Partita No. 2 in D minor,BWV1004),共包括5个乐章,这首因其末乐章的夏空(Ciaccara)舞曲而成为6首中最为著名者。5个乐章为:
1. 阿勒曼舞曲,黑尔曼指定速度为”较慢的中板”,两段都以十六分音符的连续为主,有时形成三连音,亦使用附点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有复音效果。
2. 库朗舞曲,黑尔曼指定为“较快的快板”,全乐章以八分音符三连音和附点音符为主。
3. 萨拉班德舞曲,黑尔曼指定为“如行板”。
4. 吉格舞曲,极快。
5. 夏空舞曲,黑尔曼注定为“行板”,对位方式,以多重音作成,表达了极深逢的意境,是古今小提琴曲中极重要的一首,常单独在音乐会上演奏。这个乐章中的主题重复30次之多,每次反复都给以变奏。
第五号C大调奏鸣曲(Sonata No. 3 in C major,BWV1005),共4个乐章:
1. 慢板,前奏曲风格。
2. 赋格曲,其主题来自圣咏《来吧,主的圣灵》,这个主题后来出现于同名的圣咏前奏曲,也出现于《爱护我们的》、《神呼叫他的羔羊》两部清唱剧。
3. 极慢板,仅有21小节,但多丰富的复音效果。
4. 更快板。
第六号E大调组曲(Partita No. 3 in E major,BWV1006),共包括7个乐章:
1. 前奏曲,黑尔曼指定为“不太快的快板”,此乐章亦在音乐会上经常作单独演奏,巴赫后来把此曲转用于清唱剧《我们感谢主》。
2. 路尔舞曲;黑尔曼指定为“比快板稍慢”,优美的田园风格。
3. 嘉禾舞曲和回旋曲,黑尔曼指定为“比较快”。
4. 小步舞曲I。
5. 小步舞曲II。两首小步舞曲都是二段体,各段都反复,黑尔曼指定为“中板”,这两首小步舞曲,第一小步舞曲是有力的男性风格,第二是温柔的女性风格。
6. 布列舞曲,黑尔曼指定速度为“极快”,二段体,反复各段。
7. 吉格舞曲,二段体。
这首Partita No.2里面的Chaconne,听我孩子的乌克兰犹太小提琴老师说,是苏东集团音乐系本科的必练曲目。
演奏家莫洛娃,是前苏联籍。大概是85年左右在芬兰演出时候和当时她的男友(钢琴伴奏)同时出逃。后来和大指挥阿巴多有一个孩子。
我孩子的小提琴启蒙老师,一位60年代的上音毕业生,很推崇Milstein的版本。
Milstein是演奏巴赫作品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