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理查德·施特劳斯的德语歌剧《阿里阿德涅在纳索斯》。德国指挥家鲁道夫·肯普(Rudolf Kempe,1910 - 1976)指挥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Staatskapelle Dresden)。出生于德国柏林的奥地利女高音贡杜拉·雅诺维兹(Gundula Janowitz,1937 - )饰演希腊神话中的克里特岛的公主阿里阿德涅,出生于匈牙利后移居德国的女高音西尔维亚·盖斯蒂(Sylvia Geszty,1934 - 2018)饰演舞团首席舞者柴碧妮塔,波兰女高音特雷莎·齐里斯·加拉(Teresa Żylis-Gara,1930 - 2021)饰演角色设定是男性的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以此“反串”把剧中作曲家的神经质般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鲁道夫·肯普(Rudolf Kempe,1910 - 1976)1910 年出生在德国的波伊利茨德勒斯登。他幼年时就开始学习钢琴、小提琴和双簧管,由于他的音乐才华异常过人,所以在学业上很快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年龄稍大以后,他就进入到了著名的德累斯顿音乐学院,1928 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德累斯顿音乐学院中毕业。随后立即进入到了多特蒙德歌剧院中担任首席双簧管演奏员,从1929 年开始,他又进入到了著名的莱比锡格万特豪森管弦乐团,直到1936 年间,他一直在这个德国闻名于世的老牌乐团中担任首席双簧管演奏员。 1935 年,肯普作为指挥家,首次在莱比锡指挥了洛尔青的歌剧《偷猎者》,并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从这以后,肯普便将自己的专业转到了指挥方面,从1935 年开始一直到1942 年,肯普始终在莱比锡歌剧院中担任合唱指挥,到了1942 年,他终于被克姆尼茨歌剧院聘为常任指挥,六年之后,卸去克姆尼茨歌剧院常任指挥职务的肯普,又被魏玛歌剧院招聘而去,担任了一年这家歌剧院的常任指挥。 1949 年,肯普被大名鼎鼎的德累斯顿国立歌剧院聘为音乐总指导和常任指挥,从此开始确立了其世界一流指挥大师的地位。肯普在德累斯顿的出色工作,显示出了他的极高的指挥天才,这期间他指挥上演了大量的歌剧作品,从而成为当时的一个著名的歌剧指挥家。 肯普的杰出天才被充分认识到之后,他所参与的国际指挥活动就更加广泛了,1952 年,他担任了慕尼黑歌剧院的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即而又在维也纳国立歌剧院中担任了一年指挥。 1953 年,肯普首次出现在英国皇家科文特花园歌剧院的指挥台上。1954 年到1956 年,他又受聘在美国的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中担任了两年的指挥。到了1961 年,他又接替了英国著名指挥大师比彻姆的职位,担任了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1965 年,瑞士的苏黎世音乐厅管弦乐团又将他聘为音乐指导。1976 年,慕尼黑爱乐乐团也将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的职务授予了他。 到了1975年的9 月,他又担任了著名的英国BBC 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遗憾的是,上任不久的肯普却在第二年突然逝世,没有来得及在BBC 交响乐团中显露其特有的才华。
歌剧《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岛》最早完成于1912年,是理查德·施特劳斯与知名剧作家霍夫曼斯塔尔(Hugo von Hofmannsthal)这对“黄金搭档”合作完成的代表作之一。该剧的最初版本的创作改编自古希腊神话中,并借用莫里哀戏剧《贵人迷》中“戏中戏”的创意。剧本时间是设定在十八世纪,一群人在维也纳富豪家里的大厅,正为了庆典要演出的歌剧而忙碌。因为晚上十点要準时放烟火,歌剧《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岛》与原定之后表演的喜剧《不忠实的萨宾娜塔》要同时一起上演。(歌剧的剧情,是一个希腊神话的故事,女主角阿里阿德涅是克里特岛的公主,与雅典的英雄希休斯谈恋爱,两人私奔,但后来希休斯移情別恋,阿里阿德涅被遗弃在爱琴海的拿索斯岛上,整日以泪洗面,甚至想一死了之。后来刚好酒神也来到此处,他爱上了美丽的阿里阿德涅,阿里阿德涅也以为他是死神来接引自己,而跟随着他,两人就这样误打误撞的相恋成婚了。)于是歌剧开始了,阿里阿德涅公主被爱人提休斯遗弃于拿索斯岛,伤心欲绝,唱出带有自杀一年的“死之王国”。忽然间,一群演杂耍戏剧的小丑涌上舞台,企图逗阿里阿德涅开心。而萨宾娜塔,那位以频繁地更换男人来及时行乐的喜剧女主角,则唱起一曲动人的“显赫的公主”,要阿里阿德涅想开些,要紧的是抓住下一个男人。剧终前萨宾娜塔不无得意地宣称,阿里阿德涅已经有了新男人,证明她的哲学有用。
“显赫的公主”(Großmächtige Prinzessin):
这位演唱者特别活泼~
法国夜莺 纳塔利·德赛(Natalie Dessay),以她的高音轰动欧美声乐界,成为当红花腔女高音,尤其是经由她诠释的法国歌剧,在台上都活影活现,不仅唱功一流嗓音高亢极具魅力,Natalie的演技也是一流的,能够感情与花腔歌唱技巧同时具备,她是少数一人。
视频中的她当年30岁。
这个指挥在1945年后,有时在东德, 有时在西方,任指挥。他那时似乎是可以自由换工作的。
二战之后,欧洲音乐人才的流动很频繁,很多都到美国来定居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