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朱学勤:他们凝视着这个轻佻的当下,沉默不语

polebear
 

我时常想起鲁迅,想起胡适,想起钱穆,不太想得起梁实秋、林语堂、周作人。

 

鲁迅:挽救一个民族的记忆

 

对鲁迅,我的认识有过反复,感情上有过起伏。60年代至70年代是信奉,80年代则是怀疑、疏离,甚至有点厌烦。80年代末,才明白自己所处的年代还是鲁迅的年代。

 

在片面信奉的年代所形成的读者与作者的关系,无异于一场包办婚姻。除了意识形态读物,你能够读到的另一种读物就是鲁迅,你对20世纪上半叶的了解如果不满于教科书的灌输,那就去读鲁迅全集后面的注解。

 

由此产生的热爱,是盲目的热爱,没有经过选择的热爱,与包办婚姻有什么两样?包办婚姻是不牢靠的,很容易被第三者插足。80年代一来,有多少精神世界的新鲜第三者打将进来?由此产生包办婚姻破裂,出现另一种选择,完全正常。经受了80年代的冲击,还固守在原来的状态,并不令人尊敬,而是一种很可怕的状态。

 

80年代结束,所有搅动起来的东西开始沉淀下来。这时逐渐对鲁迅发生回归,发生亲近。此时回归,可以说是痛彻心肺之后的理解。

 

他那样肃杀的文风,我一度以为是他个性所然,后来方明白是那样的现实环境逼出了那样的文风,甚至可以说,是那样的时代需要那样的文风。他正是以那样的文风忠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黑暗。

 

反过来,现在读林语堂,读梁实秋,你还想象就在如此隽永轻淡的文字边上,发生过“三·一八”血案,有过“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当然,在那样的心境中,鲁迅也消耗了自己。他是做不出也留不下钱钟书那样的学问了。

 

我怀念鲁迅,有我对自己的厌恶,常有一种苟活幸存的耻辱。日常生活的尘埃,每天都在有效地覆盖着耻辱,越积越厚,足以使你遗忘它们的存在。只有读到鲁迅,才会想到文字的基本功能是挽救一个民族的记忆,才能多少医治一点自己的耻辱遗忘症,才迫使自己贴着地面步行,不敢在云端舞蹈。

 

此外,还有一个私心所为,那就是对文人趣味的厌恶。这可能是我的偏见。

 

在鲁迅的同时代人中,多多少少都会读到那股熟悉的气味,惟独鲁迅没有。而鲁迅,本来是比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更有资格过上那种精巧雅致的文人生活。在鲁迅的精神世界里,通常是文人用以吟花品月的地方,他填上的是几乎老农一般的固执。他是被这块土地咬住不放,还是他咬住这土地不放,已经无关紧要。要紧的是,他出自中国文人,却可能是唯一一个没有被中国的文人传统所腐蚀的人。这是一件很平淡的事,却应该值得惊奇。

 

我曾经以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高度苛求过鲁迅。后来才明白,在一个没有宗教资源的世俗国度,鲁迅坚持在那个世俗精神能够支撑的高度上,已经耗尽了他的生命。

 

想想看,中国人成天念叨鲁迅,有无一人敢于继承他的精神、他的风格?仅此一点,就说明了全部。人人都能谈鲁迅,却是把鲁迅高高挂起,把人晾在高处,任其风干。鲁迅的生前并不快乐,鲁迅的死后更为凄惨。

 

鲁迅是留下了缺憾的。

 

现在知识界用以平衡鲁迅的是梁实秋,是林语堂,是周作人。而我以为,真正能够平衡鲁迅,在鲁迅之外树立另一价值坐标,同时也不辱没鲁迅的是胡适。

 

胡适:以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

胡适的一生是坚持自由主义的一生。难能可贵的是,他是以与这一信仰相匹配的温和态度坚持了60年,同时不失坚定。他既未被那个时代所激怒,在激怒中一起毒化;又未被逃避那一时代的文人情趣所吸引。他完全有理由走向这两极的某一极,但是这个温和的人竟然做到了某种倔强性格做不到的事情——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

 

仔细想想,这样一个平和的态度,竟能在那样污浊的世界里坚持了60年,不是圣人,也是奇迹。胡适的性格,与这一性格生存的60年环境放在一起,才会使人发现,这也是一件值得惊讶的事。

 

胡适学术建树一般,但大节不坠,人格上更有魅力。鲁迅生前对他有过苛评,但在鲁迅死后,当后人问及胡适对鲁迅的评价时,胡适却告诉来者,不能抹煞周氏兄弟在近代文化史上的独特贡献。

 

雷震一案发生,胡适原来对雷震那样的活动方式有保留,用今日某些人合情又合理的标准,胡适完全可以袖手旁观,指责雷震犯了“激进主义”病症。谁也没有想到,当被问及对此事的反应时,胡适竟然那样动了感情。他当场以宋人杨万里诗《桂源铺》作答:

 

万山不许一溪奔,

拦得溪声日夜喧。

等到前头山脚尽,

堂堂小溪出前村。

 

我曾经与一位学界老人谈论此事。老人当时正病卧沉榻,突然从床上坐起,口诵此诗,热泪盈眶!

 

钱穆:中国近代文化变迁的可信注解

我还时时想起钱穆。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那样的书名,未及开卷,就让人体味到儒家的生命观照,是那样亲切自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精神生命则发育于师友。两种生命皆不偏废。钱穆以研究中国文化史著称,他的回忆录本身就提供了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变迁的可信注解。

 

钱穆没有读过大学。但是他在苏、锡、常度过的小学、中学生涯,同学中有刘半农、陈天华、瞿秋白,教师中有吕思勉等,一时人文之盛,令今天牛津、剑桥的博士都羡慕不止。

 

1941年夏,他回乡省亲,当时声望已不在吕思勉之下,吕思勉邀其回母校常州第五中学讲演,钱穆恭敬从命。一代国学大师,与当年的师长比肩而立,竟句句以学生自居。他谆谆告戒那些年轻的校友:

 

此为学校四十年前一老师长,带领其四十年前一老学生,命其在此讲演。房屋建筑物质方面已大变,而人事方面,四十年前一对老师生,则情绪如昨,照样在诸君之目前。此诚在学校历史上一稀遘难遇之事。今日此一四十年前老学生之讲辞,乃求不啻如其四十年前老师长之口中吐出。今日余之讲辞,深望在场四十年后之新学生记取,亦渴望在旁四十年之老师长教正。学校百年树人,其精神即在此。

 

钱穆在学问上与新文化运动分道扬镳,但是他公正地感谢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坚人物提携了他。顾颉刚回苏州探亲,发现了钱穆的才华,推荐他进燕京大学任教。一个没有大学文凭的中学教师,一步登上了大学讲台。后来,他与胡适失和,但并不影响胡适聘他任北大教授。所有这些回忆,反过来该能纠正一些时令学人对新文化运动及其人物批评过盛?

 

鲁迅、胡适、钱穆,三人之间,一个与另一个相处不睦。然而他们却构成了30年代知识界的柱梁。

 

我们是喋喋不休地重复梁实秋的雅舍、周作人的苦茶、林语堂的菜谱,还是老老实实地告诉我们的学生,我们曾经有过鲁迅的社会批判、胡适的自由思想与钱穆的严谨学业?三者合一,应该成为我们向学生介绍30年代知识分子的三种主要形象。那是一个已经逝去的铁三角,他们凝视着这个轻佻的当下,沉默不语。

 


 

鲁迅、胡适、钱穆,文坛旗手,新文化运动主将,国史扛鼎,三人互有不睦,却能形成1930年代的精神“铁三角”。不仅在彼时灌注文化柱梁,更是为今人提供思想养分。

 

正如朱学勤老师所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为此,先知书店诚意推荐《鲁迅作品全集》,《胡适作品全集》及《钱穆作品集》供各位书友了解先生们的思想,透过他们卓越的视野,读懂中国百年来的文化变迁。

 

●鲁迅作品集:无删改重版,读懂中国的人和事,寻鲁迅精神所在。透过他清凌的眼摆正我们自己的位置。更有蔡元培先生亲自作序,编委和编辑包括:胡适、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唐弢等一代文化大家。

 

●胡适作品集:看他对社会、个人、文化、学术有哪些看法,他为人处世、做学问、看世界的方法是什么。方法,正是胡适成为“大家”的关键。还包含胡适自传、胡适给朋友做传,胡适的政治、人权、哲学、文学等等具体主张,不一而足,可以让我们了解全面而丰富的胡适。二、相关章节未作删改,保留胡适思想的原汁原貌。三、装帧典雅,收藏赠友皆宜。

 

●钱穆作品集:汇集了钱穆先生最著名的史学论著和哲思集。钱穆先生曾经指出,现在中国的问题溯源而上,就会回到“中国历史里面一股生生不息的气”,这就是“中国历史精神”。读先生的文集,探寻中国历史精神脉络,理解当下问题的“发生学”。

 

我们无幸与大师同一时代,亲耳聆听教诲;却万幸可以阅读他们留下的文字,以观一代学人风貌,同时站在他们的思想高坡,眺望当下

 

 2  18     
评论 
bluesea55 - 12/24/22 00:31

不好意思,没有度过几本书,就来妄加评论。这位朱学勤 不知道是何方神圣,我斗胆来质疑一个小方面。

他说“胡适学术建树一般”,我不敢同意。胡适是真正中西文化融会贯通之人,绝顶聪明,文理都擅长,曾经痴迷数学,后来痴迷古诗,留学以后 找到真爱,美国的民主宪政,然后一辈子致力于在中国开启民智,为实现中国的民主宪政而鞠躬尽瘁 的准备中国民众,成为担得起民主宪政的人民奋斗。看看台湾的今天,就是胡适毕生奋斗,把火炬传下去的结果。

如果评大部头学术著作,fine,胡适只有中国哲学史 上集,还没有写完下集 就去世了。但是 他是中国白话文的创始人,挑头联合一批热血青年,身体力行,孜孜不倦,把 腐朽的之乎者也 变成 生机勃勃的白话文,打破 几千年 只有少数 士大夫 垄断的 八股文 变成了 全国人民 都可以 无障碍 交流的新文化。想象一下,几千年来,中国只允许宝塔尖上大夫  有文化,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是文盲,他们的智慧和经验 都是被浪费和唾弃了的。 胡适的白话文,一百年来 把几十亿 中国人的才华 给释放出来了。请问还有哪一位可以和他比肩学术成就?

不好意思,说起胡适,我会没完没了。他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中国人。

至于鲁迅,小学初中度过他所有的著作,现在没有再看了。所以我的看法可能不公平。

我觉得鲁迅就是民国网红,毒舌而已。当时没有网络,只有报纸,鲁迅就是报纸的网红。砸烂旧世界,sure, 但是以后呢?怎么建立一个新世界?新世界是怎么样的? 鲁迅不care,也没有寻找过答案,只是一味破口大骂。胡适怎么做的,他在美国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以及这个新世界民众的素质,(题外话,我觉得今天的美国民众素质远不如一百年前胡适看到的美国)他就告诉我们需要怎样一步一步去实现这个新世界,什么是民主,什么是宪政,怎么去实现,脚踏实地地努力。所以我现在对鲁迅这个超级愤青,民国网红 无感。鲁迅和 文革中的红卫兵 ,今天YouTube 上自媒体 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说难听一点 为了稿费,养活两个老婆,故乡的老妈,和一开始弟媳妇一家人,语不惊人死不休,怎么耸人听闻就怎么来。才华当然是有的,不过 负责任的历史使命感 谈不上。

polebear - 12/24/22 08:30

同意你对胡适的评价。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璀璨星空中难能可贵的文人,至今仍然回响在历史长河之中。

Komorebi - 12/24/22 11:10

我也觉得白话文是历史壮举。我家LD背过一些文言文,我问他文言文是否适合写科学论文,他说完全不适合。

胡适智商不错,但是不属于顶级,他自己找的发展方向确实很适合他。他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搞学术也不会差。

美国民众素质那句太同意了!

我也喜欢胡适,他算我的老师!

Komorebi - 12/24/22 11:11

鲁迅文章尚可,性格嘛有点儿不遭人喜欢。

人参花 - 12/23/22 18:43

好文章。那时候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

polebear - 12/23/22 19:43

真的是,老毛让女人顶起半边天,娃很小就送托儿所,女人当男人使,一个个变成蓝蚂蚁。后面的三反五反大跃进文革,整到现在,不能相信,完完全全又回到一条野蛮义和团治国的时代。暴政真的是摧毁文化啊,大家在暴政之下,苟活都成问题,哪来文化和自由啊

青箐 - 12/22/22 23:54

现在再读鲁迅的很多文章,真把国人刻画的入木三分。觉得49年前,中国有自己头脑敢说话的文人很多,现在的不少感觉是御用...

polebear - 12/23/22 08:33

鲁迅先生的文字,现在读起来依然振聋发聩,可是据说他的文章,已经从课本里被剔掉了。

现在从专家到文人,没有膝盖和脊梁,全是打手和鹰犬。仅有的敢说话的,都被消声了。历史上的黑暗年代,毛朝和清零帝,溜溜排队的话,估计可以名列前茅。

Komorebi - 12/22/22 22:44

从公德私德的角度,最喜欢胡适。胡适的文章比鲁迅的更有意义。读过他一本杂文集,真的是为国人指明方向。看懂他的人才知道他的可贵。我非常喜欢他的理念,也喜欢他怎么对待朋友,对待下属。

呵呵,温和,事事洞悉而又心胸开阔若他的人不多。

polebear - 12/23/22 08:35

那个时候虽然国破山河在,有各种各样的文人和思潮,这名单里任何一个人拉出来,都要甩今日的文人不知道多远。胡适先生是可以改变民生思潮的人。

Komorebi - 12/23/22 11:28

推荐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虽然是翻译,但是也是高出其它的苏东坡传记很多,我读了至少两遍,非常喜欢。

polebear - 12/23/22 11:34

他的京华烟云也是英文翻译成中文的,我喜欢他的文字。去找你说的书来看看

Komorebi - 12/23/22 11:52

哈,我没看这部,找来看看,只瞟过一眼电视剧。

polebear - 12/23/22 11:58

上次回国去王府井书店搬了一箱子书回来,有几本林语堂的,蛮喜欢

Komorebi - 12/23/22 15:32

我也喜欢他的文字。

polebear - 12/23/22 19:44

不只是他的文字,他的理念,东方文化生活理念,在他的文字有很好的表达。姚木兰大概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女子,也是我心里理想的女子的样子。

greenfinger - 12/23/22 18:39

京华烟云很喜欢

polebear - 12/23/22 19:45

是的,非常好的文字,他还有一本书叫生活的艺术,也很好

   标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