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孩子的专业与兴趣培养

松柏的冰凌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038/202303/16833.html

我对小孩选择专业有三个要求。
第一就是做自己喜好的事情。对专业有热情与士气。我们才不会把专业学习当作负担。享受其中的过程而不会总是去找捷径。最终会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很多医生是为了钱而去做的,于是看病人敷衍了事,对病人对自己的事业都有伤害。两者都受伤。国内很多人不把自己的工作当成艺术,缺乏工匠精神,只想着钱的人都会把把工作的过程当作负担,只想走近道。低价市场上,假货泛滥。我们中很多人工作磨洋工,花了时间还不出成绩。更糟糕的是养成了一个懒散的习惯。即使很忙,被动性工作的人在事业路上是走????远的。我们华人学生为了生存与金榜提名,理科在考试成绩上比西方学生的强得多。但因为没有出自内心的热爱,大家????能更上几层楼,拿到诺贝尔奖的几乎没有。中国父母喜欢让孩子去选有安全感的专业。听说国内公务员是个热门专业。其实最安全的工作往往就是最不安全的。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天天还要和一群无趣的人打交道,往往还要牺牲自己的理想,事业,创新,自由与思想。几乎是人生的全部。又让大脑变得迟钝。一但生活有个变化,自己无能承受。恐惧感才是人生最大的枷锁。安全的代价太高。
如何培训孩子的专业兴趣?除了天份从外,兴趣还来自别人的肯定认可与好评。我们不断地从别人那里得到夸奖与鼓励,渐渐地我们开始自信,喜欢上那个专业。总记得上数学课的时候,自己和别人被老师夸奖的感觉真的是让我们喜欢上了数学课。我们要努力学会从内心学会赞扬孩子好奇心与任何努力。如果中国孩子数学考了80分,家长会找差距,吵为什么没到90分从上。同时美国孩子考了80分,家长会说太好了,离高分不远了。中国家长对待赞扬的就像定期存款,轻易不拿出来。不会鼓励孩子的士气与兴趣。都说国外学习不卷。其实很多人不了解国外。卷法不一样而已。和国內相反,不少国外父母拼得是孩子的士气与内驱力。体育能够提高孩子的士气与内驱力,十分受欢迎。美国体育强国,都是民间自发的,连个体委都没有。我知道很多美国人孩子因为体育而身体受伤。但是有士气,有内驱力的孩子长大才能做什么像什么。很多国内老人老了还照顾孩子是因为他们年轻人培养出了一批阿斗。

选择专业的第二要求就是做自己能胜任的事儿。人生只要找准一个合适的位置就足够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我们在各方面的能力往往都是不平衡的。如果你是条鱼,就待水里。工作如鱼得水。如果你是只鸟,那就????要羡慕水里的鱼,留在空中飞舞岂不也好。我们????要看别人成功,自己就去蠢动,不管合适与否就去跟风。聂卫平当初不去下围棋而是去当了运动员,美国拳击运动员泰森当初改行去跳芭蕾舞都是位置选择的不妥。不要推孩子去学最热门的专业。还要看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做天赋上顺风顺水的事情才能让孩子脱颖而出。时事万变,在某一方面优秀才能面对职场上的潮涨潮落。我们也要对孩子探索的过程有耐心,因为只有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才能做得好与开心。富兰克林用风筝发现了电,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工业革命。如果他生在中国,也许他的父母早就会把他的风筝扔了。太耽误考研的时间了。

选择专业第三个要求就是自己要养活自己。即使学得好,画画及音乐等爱好型专业的学生总是要清贫一生的。因为西方人择业往往不考虑谋生,完全以兴趣为主。这样选专业往往对社会进步有利而忽视了个人生活需求。我在美国见到一些努力但贫穷的艺人。英语专门有个词叫 starving artist(贫穷艺术家)。西方很多名人都是生前一无所有。例如画画的梵高,音乐家巴赫与科学家特斯拉。马斯洛理论强调生理需求的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才能更好地去追求精神生活。我不喜欢和太物质化的人打交道。但人靠两条腿生存,物质或精神缺哪一条都会很痛苦。我一般会让小孩分清楚工作与爱好的区别。选个自己喜欢与合适的相对赚钱专业。有了经济自由,再去追求其它。人生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考虑优先。

 3  16     
评论 
bluesea55 - 03/20/23 23:29

我怎么觉得作为父母 没有什么资格对孩子选择专业提要求? 还一提就是三个。最多也是建议?

现在真正走的远的,有哪一个是按照父母提的要求选专业的?普通孩子 会听父母吗?我只有一个样本,从来没有听过我的。

父母不是说不可以有想法,如果对孩子的选择实在不满意,断拱不就行了。

当然可能我太拿义务了。

松柏的冰凌 - 03/21/23 11:56

主要还是放不下心。愈泼泼辣辣愈好。

Julyshower - 03/20/23 18:19

我咋觉得美国的医学系统,要不是真爱很难坚持下去,绝大多数学医的应该是真爱吧

Ares - 03/20/23 18:23

感觉现在美国学医的是被洗脑最彻底的一群人

松柏的冰凌 - 03/21/23 09:15

看着阴着脸的医生,我不会喜欢和信任的。人们会选择从内心热爱职业和为病人着想的人。

青箐 - 03/20/23 13:59

我不同意第三点,大部分学艺术的也不都那么贫穷,只是不像很多人挣的那么多罢了。作者指出的贫穷的都是有名的大师,但很多艺术家也就是一般人的生活。

松柏的冰凌 - 03/20/23 15:03

艺术的用途也很广的。中小学老师,书籍插图,儿童图书,时装,室内设计等等。但不少厉害的艺术家不屑去做。

松柏的冰凌 - 03/21/23 09:16

动漫与电影电视也是很重要的一项。

xyz3 - 03/20/23 15:19

巴赫应该不穷的。他们那些音乐家那时从赚钱上来讲最好的出路就是给皇家,King, 能养得起自己的乐队的各路诸侯当指挥兼作曲家兼家庭音乐教师。 还有就是给各地的教会干音乐Director的工作。巴赫应该就是给莱比锡St Thomas教堂干这个工作。

那些人中似乎舒伯特挣钱不多,主要是没有找到一个长期饭票(他也是有贵族Patron的)。他某次想拿到卢布尔雅那的教堂的Music Director,结果失败了。

青箐 - 03/20/23 16:01

像梵高当时那么窘迫的艺术家还是少数,其实也是梵高自己的精神有些问题,他同期的其他抽象派艺术家也不是那么窘迫。

Kotalpa - 03/20/23 16:45

同意,很多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出生在富足的家庭的,你想穷人每天为了五斗米折腰,哪有闲工夫研究艺术。

南半球夜猫 - 03/20/23 22:12

梵高开始有父母后来有弟弟资助,不是大富但日子也还安逸,画画的材料不便宜,能画那么多年如果很穷办不到的。他本人有生之年确实没赚到过什么钱。

我感觉如果孩子没有偏科和特别爱好的话较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他们其实明白日后至少自己要养活自己。洋人文化这方面界线感很强。追求高收入专业的确亚洲人比较看重,根据我的有限观察。

松柏的冰凌 - 03/21/23 09:20

部分孩子多少有这方面那方面的才能。但极具天分也不很多。对自己小孩要有客观认识。各方面都平庸的是大多数。

青箐 - 03/21/23 10:13

从我周围看,华人孩子到最后不见得比西人孩子挣钱多。西人更能接受让孩子走弯路,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华人父母比较喜欢规划。也许背景不同,西人已经过了为五斗米折腰的阶段,他们更从喜好出发。我们华人父母是物质上的缺乏,更从物质着想。

松柏的冰凌 - 03/22/23 02:43

我同意。西人孩子们自己摸索出来的路。综合能力,创造性更强。

松柏的冰凌 - 03/20/23 13:17

写的很好。我转摘过来了。

   标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