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来我唯一的一次口译经历,眼前浮现出苏珊温暖的笑容,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那是三十多年前,我正在积极准备出国。我当时就职的研究院有两千多人,十几个研究所。其中有情报所,情报所有各个语种的翻译。但是,学语言的不懂专业,学专业的不懂语言。我两边都不咋地,又两边都沾。就这样被临时拉去做了口译。
开始的时候我只是个陪同。院里请来的专家去专业活动了,我陪专家太太逛大街吃喝玩乐。有时候参观个小学,看个附近的风景。有保安有拎包的还挺好玩儿。有一回接待一位悉尼大学的教授,是位印度人,吃素。但是下面招待的人不知道,准备的一桌好饭菜,最后都便宜我了,他们只吃了水果面包。有过一位英国人,呆的时间最长,一个月,我陪太太。后来我们保持联络很多年,最后还是失联了。
一位美国教授来到时候,院里突然提高规格,临时决定开个会,又找不来翻译,就拉上了我应急。本来的安排是,我带教授太太苏珊去逛百货商店。突然,我临时被从车上拽下来,苏珊目瞪口呆地看着我上了另一辆车。来人一边催车子快开赶时间,一边给我交代任务。一下车,直奔会场。
得亏会议是在小礼堂开,应该只有百十来号人,而不是大礼堂几千人。邀请美国教授的本院专家,原来在美国念过博士,他们之间交流无障碍。可能因为开会,才需要一个翻译装装门面。我和本院专家原来就认识,我请他帮我写过推荐信。这时他低头交代了我几句,我赶紧朝苏珊的丈夫点头致意。我殷切致意的意思是,请手下留情。我和教授只是在接苏珊的时候打过招呼而已。
于是,会议开始了。
无知则无畏,形容那天的我比较合适。那是怎样混乱的场面啊。我表面从容淡定,实则一阵阵冷汗直冒。英译汉的时候,教授相当关照我,说得很慢。我一向认为美语是正宗英语,相比印度英语和英式英语而言,对我这个常听美国之音的人而言。所以他一边说我一边就翻了,没啥问题。但是轮到汉译英的时候,我傻眼了,压根儿反应不过来。我对那个正规的,文言文一般的官方语言,不知道怎么组织成英语。我那时候真希望小礼堂有个地缝,我好赶紧钻进去。我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决定糊弄蒙事儿。我清了清嗓子,说了一堆抑扬顿挫的英语,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说了啥,大概就是今天天气哈哈哈之类的。关键是教授懂我,我只需翻给他一个人。只见教授面带微笑,一个劲儿地点头,给足了我面子。
后来我到了美国。
到美国第一年的感恩节,教授和苏珊寄给我一张飞机票,邀我去过节。我在他们家住了一个星期。这回轮苏珊带我逛商店了。高大漂亮的苏珊,时髦依旧,先带我去买了一件冬天的棉大衣,让我立马穿上。我从南方过来,还没有体会到这里的冬天。我还去听了教授的讲课。教授是业界的名人,一位distinguished professor。我当年费劲琢磨了半天,决定翻译成大教授,当时中国没有相应的位置,说实话没翻成厉害教授就不错了。
苏珊家有一条狗,很聪明,在一周之内学会听懂了我的中文指令。感恩节晚宴的时候,苏珊的三个孩子都回家了。狗狗表演了中文听命令的节目。我说狗狗过来,狗狗就过来,乖乖坐在我面前,然后伸出手来和我握手。教授说,狗狗学中文比他都厉害。
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我突然想起来那天会议我的口译,就问教授。我说,我当年在中国为您翻译的时候,您一个劲儿点头,到底听懂了多少?
教授慈祥地看着我,缓缓地笑着说,他啥也没听懂。
我唯一的一次口译经历,事实上是失败的。但是后来我每每想起来,都会忍不住偷偷笑。想到那天教授天衣无缝的配合,就笑的更厉害。同时心里感到一阵抚慰,大教授的贴心,让我深感温暖。
后来我和苏珊一直保持联络。今年已经八十岁的苏珊,还住在那个房子里,那个曾经留给我无限温暖回忆的房子。 瘟疫过后我得去看看她了。
真好 真喜欢你的感恩之心。我也想分享一下我来到西方之后遇到的温暖的,纯净的心灵。以前看到太多丑恶,六亲不认,五体投地等等丑态,对我来说对比强烈。我儿子小时候 5岁左右,那时我们住在纽约曼哈顿上中城。说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知道,上中 城很富贵。 除此之外还有著名医院 比如 Sloan Kettering Cornell 的 NY Hospital。而作为科学家们只有一个所在单位提供的公寓。所以, 虽然当地的公立小学是纽约数一数二的好,但是社区大多数家庭并不去,在曼哈顿,大多数家庭选择私校,这个很独特,聚集了大量著名 independent schools。如 Dalton, Country.Day. Brealey, Trinity 等等。所以 公立学校叫做 The Doorman's School 大楼住户上私校 看大门的孩子去公校。我儿子有两个好朋友,一个犹太人 一个伊拉克人。都是新来的,伊拉克家庭是外交官,犹太家庭是开礼宾车的。一天三人从学校里逃出来,自己手拉手过了多条马路,到我家玩了一天, 学校没发现居然。他们还有很多共同历险记 简直是出生入死啊。一个犹太小孩,中国小孩,穆斯林小孩,好的像兄弟一样,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你能看到吗?后来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伊拉克家庭要回国了, 我家也要搬家了。最后一天, 三个孩子放学后在学校玩到天黑。拥抱分手。我儿子哭了好久。我儿子后来写成为 essay。
这个故事好感人!孩子们的情义无价。应该写篇文章。
还有, 我们孩子学校虽然是著名的“门房小学”, 老师却是特别好,我无法想象再好。那些私校家庭花 ¥50000/yr 我相信没有得到更好的体验。 Mrs. Mathew 简直就是天使化身。我儿子小时候有很多困难, 大了就消失了。经常做些不着边际的事情·,比如自由画画时,他画什么不行, 画了一支枪, 还特像。我吓死了, 人家可以怀疑你家是不是净娱乐这些东西啊·。可以怀疑有没有暴力倾向啊。要是上纲上线零容忍, 孩子可以惹上大麻烦。加上我们这种新移民,瞧着就可疑啊。 老师那叫一个和风细雨, super understanding。 她教了我们许多做父母的知识,还有后来另一个老师,怎么那么好。还有许多人无私的帮助过我们, 每一个都说 Please don't thank me. Please pay forward. 所以我不敢忘记, 努力像她们一样去对待学生。我们来的时候, 美国洋溢着传统清教徒的传统,踏踏实实,宽容开放, 给了我一个外国人所有的机会。这就是给了数以万计的中国抛弃的女孩爱的国家。多么希望我们孩子继承一个这样的好国家。
这个pay forward特别震撼。我第一次听说时满心的愧疚,境界真不能比。你们很幸运,咱们都很幸运。
哈哈哈哈乐死我了
我就当你翻译的是厉害教授。
楼主性格,跃然纸上啊!
我就是一大忽悠。
可以看出你是一个重感情的人。
是的,晴妹理解我。
哈哈,你的经历总是那么有趣,因为你很有趣!赞没心没肺的人儿,挥洒自如!
喜欢读你的故事,请多写
有时候没心没肺也挺好。
喜欢看这样得故事。
多谢,我努力写。
你总是碰到有趣的人😍
我人生彪悍。
确实的👍
发现花姐姐经历真的很丰富,跟她比,我是白活了。😄
不折腾最好。我是性格不安定。
很好的经历,你一定很讨人喜欢,所以事后能长期保持关系。
同意。
+1
嘿嘿,谢夸奖。我是没心没肺。
+1
绘声绘色,好喜欢你讲故事!😀
一直觉得语言是有天赋的,花姐姐一定很有天赋。我学语言就不行,来美国那么多年,到现在让我做个日常口语翻译估计都做不到。想想这世上很多人能掌握七,八门语言,真实羡慕,嫉妒加佩服呀。
当年学英语是一段奇特的经历。
美好的记忆。👍👍👍
对,我没写进去。但是教授后来心脏病发作去世了,我好伤心。
看中翻英想起了各种现场古诗词,中文英文都不忍听😅😅
上次有个视频,里面的“行百里者半九十”就翻错了
那更是车祸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