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的是普契尼的三部作品,交响前奏曲,光荣弥撒,和弦乐四重奏 菊花之挽歌(Crisantemi-Elegy)。英籍意裔指挥家 安东尼奥·帕帕诺(Antonio Pappano,1959 - )指挥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男高音是法国的 罗贝尔托·阿拉格纳(Roberto Alagna,1963 - ),男中音是美国的 托马斯·汉普森 (Thomas Hampson,1955 - )。
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 - 1924)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卢卡的一个音乐世家。普契尼的父亲在他5岁时去世,所以他被送到叔叔福图纳托·梅吉那里学习音乐,但是福图纳托却认为普契尼是个没有修养且粗俗的学生。后来普契尼成为卢卡教堂的风琴演奏家与唱诗班教师。直到观赏了著名的歌剧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之后,普契尼才决定当一位歌剧作曲家,而为了欣赏这次歌剧演出,他与朋友徒步18.5英里(30公里)前往比萨。他10岁开始当唱诗班歌童,14岁任教堂管风琴手。因为普契尼得到了奖学金与一位亲戚的帮助,于是在1880年进入米兰音乐学校(Milan Conservatory)就读,在浪漫派作曲家蓬基耶利(Amilcare Ponchielli)及巴齐尼(Antonio Bazzini)的指导下学习作曲,1883年毕业。普契尼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首要人物之一。这一流派追求题材真实,感情鲜明,戏剧效果惊人而优于浪漫主义作品。普契尼的音乐中吸收话剧式的对话手法,注意不以歌唱阻碍剧情的展开,除直接采用各国民歌外,还善于使用新手法。
意大利歌剧大师普契尼留给世人的唯一一首纯器乐作品,弦乐四重奏名为Crisantemi-Elegy(菊花之挽歌),作于1890年,是当时普契尼得知意大利阿梅迪奥公爵(Ducca Amedeo di Savoia)去世之当晚写下的追念之作。这首四重奏颇具普契尼的歌剧风格,缠绵委婉的旋律以及饱满多变的和声,甚至被他引用到后来的成名歌剧【Manon Lescaut】。这首只有6分多钟的乐曲常被四重奏组当做音乐会的加演曲目。
3分半之前的那部分旋律很好听,后面慢下来了~
可能因为这是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