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夏天,上海人家很多在门外弄堂里放个桌子吃晚饭。各家桌椅,碗筷,菜肴,吃相各有千秋。徐师母有了孙子,家里十分热闹。那孙子很顽皮,不肯坐定吃饭,徐师母很操心。夏天傍晚的夕阳,斜照在2,3楼上。楼下狭窄的弄堂里常回响着徐师母的呼叫“小牛。。。”, “小牛吃饭啦。。。”。这是我出国前邻里的景象,一直印在我记忆里。
7,8年前,我回国探亲。有次在我老家附近一家饮食店吃面条。空荡的店里进来了好几个人。我一看,是徐家几个子女和他们的子女小牛等等。20几年未见,小牛已长大成人,但我一眼就能认出他们。他们在激烈的谈论什么,然后离开了,没注意到坐在角落里的我。我吃完面来到老家,把看到徐家后代聚集的事说了。我姐点头道“前几天听说徐师母病危,看来真是了”。我妈神情寂寞,沉默不语。邻里故人一个个走了,她心里一定凄凉。徐师母那天确实去世了。
勾起我的回忆了,泡饭,毛豆子咸菜肉丝。弄堂里家家围坐在外面吃晚饭。洗澡后,搬张竹藤躺椅,睡在家门口。睡不着,就在弄堂里游荡。那时多安全啊。
我觉得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把人拉的更远了,现在回去过年也找不到小时候的感觉了。
小时候在南方长大,那时候电力不足,多数时候还是要靠蜡烛照明。夏天的时候,到了晚饭时光,大家就都把桌子搬到胡同里,边吃自家饭,边和街坊聊天,好不热闹。现在这种景象应该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