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住上海某邨,该邨只有一条狭窄的弄堂通外面街道。邨里都是2层连体房子,有十几个门号。房子有的改建过,一个门号里面住好几户人家。厨房,厕所,浴室都是合用的。有个门号里面一个几平米面积,直不起腰的阁楼里住着一个中年妇女,工作就是扫街。扫街阿姨平时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貌似粗人一个,但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
有个夏天的傍晚,乘凉时间,我坐在门外玩口琴,唧唧哇哇的吹。扫街阿姨从旁走过,停下脚步,听了一会,说她也想吹。我就把口琴给她了。她拿过去擦了擦开始吹,多次中断,但以前肯定学过的,很久没吹生疏了,吹的是复杂的异国情调。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我那时没多想,现在想想这眼镜说明她有些来历的。49年后很多和前朝有特别关联的人埋名隐姓,躲藏在民间,她应该是其中之一。我不知道她后来的情况,应该没被抓起来,否则我会听说的。大概就是搬走了,或是病死了。她从小家境应该至少是不错的,很可能是个文青,后来落难到住在站不直身的阁楼里,一直单身,心里大概很疼苦的。
蓬头垢面也许也是一种保护性的伪装吧。全国当年应该有很多49年没走成的国民党方面的人,散落在各地各个角落。
以她每月10多元的工资,扫街的工作和阁楼居住条件,她大概也没心思梳妆。
我们同学中有一个人家里是吃救济的,一人八元,他妈妈好像也弄的干干净净的,我感觉你的邻居的状况也许跟她的工作也有关系,整天在跟灰尘垃圾打交道,也很难弄干净。
沪宁杭这个三角洲里面是有不少遗老遗少的。正常改朝换代的话,许多人还是可以过得挺体面的。
好像泉班歌也唱的不错吧。其实,一个人可以多才多艺的。
当年做合唱队领唱,好像是唱“长江之歌”。总算保存下来1张照片。后来几十年的慢性咽喉炎,现在声音很沙哑了。
这是哪一年,都穿得很时髦
大概1984年
这些小青年们都挺好看的。泉班最帅。
😇
泉班从小就喜欢音乐🎵。这样的故事在那个年代应该很多很多
从才能和兴趣上看,我应该合适搞音乐。比如约半小时长的贝多芬第5,第6交响曲,我能轻易背下主调,但我背数学公式并不轻松。
不应该浪费音乐天赋
是的。
佩服!这是真的天赋,你可以考虑退休以后专心从事音乐,一定是别开生面。
谢谢😁。一直在想退休后试试。
本来想说现在就可以开始。突然想起你还写书。太忙了。
现在确实不行,有一本小册子和一本大书的第2版要完成。
看过一篇上海的金枝玉叶, 讲的就是这样的落难凤凰, 身不由己, 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