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2015df0102wcgd.html
1926年11月25日,李政道生于上海一书香门第。祖籍苏州的父亲李骏康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业化学系,后长年从事化学工业的研究和开拓,母亲张明璋则毕业于著名的上海启明女子中学。祖父李仲覃(1870年-1941年)为苏州圣约翰堂的首任华人主任牧师(教区长),曾祖父李子义是东吴大学(即现在的苏州大学)的前身苏州博习书院创建人之一。伯祖父曾任东吴大学教务长达数十年,伯父也在博习医院和东吴大学任职数十年。这在当时可算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李政道曾在东吴大学(苏州大学)附中,江西联合中学等校就读。
李政道在台湾的母亲张明璋女士去世后,李政道将母亲骨灰带回苏州安葬。
------------------------------------------------------------------------------------------
上面是从‘斗笠斜阳’的新浪博客里面抄来的。
这批人全都是好几代以上的读书人。优秀的基因,还是得靠几代人的积累,和从小的耳濡目染。
第一代人能改变自身命运,已属十分不易。
家庭出身带给孩子的通识教育很重要。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除了专业知识,还有对社会,政治的正确认知。比比那位北大王博士。
山东是闹义和团的地方。 家里没人教的话,真是堪忧。
许多在国外工作,生活中受到的气,和种族没有太大的关系。往往是‘天然矛盾’了(这个词是从老一代钢琴家吴乐懿的儿子那里听来的)。比如两个都想当上院长,而职位只有一个。那么往往就是互相捅刀子。
单位里犹太人之间为了利益也是互相瞧不上,说坏话。
北大那个人?他是湖南人。
哦。 关键是,家里出身如果不是‘知识分子’吧,最好也是市镇小市民或者是乡绅。
如果完全是农民, 又没有传统中国文化(哪怕这里面有不少糟粕)的熏陶, 文化背景全部来自党文化的话, 在现在的社会上很难混, 不管中西。
是,他主要是农民子弟。跟人打交道是从小看着父母学着。上学只要成绩好,出来以后需要的东西就太多了。
北大校友应该很多的。他可能把愿意帮助的人都得罪了。以前中文系毕业在市场卖猪肉,被校友知道了出资一起搞了个企业。数学系那个,沦落到去subway做sandwich为生, 也是他同学在学校推荐了一份instructor的工作,不然还在subway打工。
另一方面,这个人从文章看颇有傲气和傲骨,不会接受别人帮助。这也是男性的自尊心问题。有人帖过他的paper, 这人发过Nature. 论文水平一流。他的傲气倒也配得上他的论文水平。另外跟他专业方向太狭窄也有关系。
另外,我觉得这人很有血性。IQ很高,仍然有巨大的potential, 希望他找到合适的方向。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xinlingzhilyu/dayangliangan/m1002mind-10052015155629.html
上面是巫宁坤95岁时候的一篇报道。 里面提到他自述17岁离家,分文未带。他家扬州人,他英语那么好,应该出身不低的。看来他和家里关系不好。原因不详。或许就是Teenage时的叛逆。 亏吃大了。
他太太出身很高。
我以前在这里贴过这个。李学物理,反倒有政治头脑。巫学文学,轻易被人骗了。
或许李家祖上都是牧师,校长教务长啥的。不太热衷时事。
还有,我也不是太喜欢国人老是要把李,巫两人并论,或许是为了写文章时更加Dramatic。 可是他两个也就是在读博士时在一个学校(况且专业不同)。 就是同一专业同届的,毕业时,几十年后,都会相差许多。
李当时就问巫为啥回国接受洗脑,很尖锐。巫吃惊李这么看待回国。
我出国前在上海某中外合作单位打临时工。 那阵子中外双方矛盾有点大。结果某天中方的头头(他家也是江浙某大户人家,他大哥是国民政府的高级外交官)竟然自己掏钱给中方员工买了‘红河谷’的电影票。让大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而和我关系不错的头头秘书也给了我一张票。
我这个难受啊。胆子小,又不敢不去;内心里又实在不想去。 结果还是硬着头皮去看了。
就是胡适在听到他儿子批判他后说的:没想到他连不说话的自由都没有。
那是为了自保。
没有巫太太一家人的救助,巫早就没命了
是。这种时候就看出贫下中农和贵族出身的区别来了。
李夫人也已去世,葬在国内家乡。夫人墓旁留了李将来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