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越来越Miss从小吃惯的食物,在美国只有纽约,旧金山等华人多的地方才能吃到。网上都说上海传统菜是“浓油赤酱”,我不很认同,上海菜很多清蒸的。我喜欢吃带甜的菜,从小养成的口味。
但越来越Miss从小吃惯的食物,在美国只有纽约,旧金山等华人多的地方才能吃到。网上都说上海传统菜是“浓油赤酱”,我不很认同,上海菜很多清蒸的。我喜欢吃带甜的菜,从小养成的口味。
说明你小时候的日子还是不错的。我小时后早饭基本是泡饭。比较好的就是到单位食堂去打一碗刚出锅的稀饭,加个鸡蛋加点糖,就是美味了。
没有啦。我小时候有时午饭所有的菜是食堂里半分钱一碗的咸菜汤。
有点可怜。我记得最便宜的菜也是5分的。
上海那时食堂的代价券有半分的。青菜2分钱一份。
1974-75年吧,那时我几个姐姐都工作了,家里不很穷困了。我在工厂学工,中午去食堂吃饭总是很开心的,比家里吃得好。有次黄鱼大份1角5分,小份1角2分,我难得买贵的1角5分。看到一女同学,买小的,那时普遍人人节约。这事我一直记得,那时没省那3分钱,真英明。
反映了上海人民的精细。北方的食堂只有5分,10分(1角),20分(2角)三种菜蔬。我跑过几个学校食堂都是这样的。
我小时候,父母不在时,就买咸鸡蛋,炸花生米吃。他们在家时就买5分的咸菜吃。
我家属于破落大户,就是尽管穷,但认识些洋货的。我爸那时每月有几块零花钱的,有次他买回一罐熊猫牌白塔(奶油),好像3块钱,全家慢慢享用很久,美好的印象。我现在常在面包上抹很多奶油,弥补小时候做饿死鬼的欠缺。
我家也类似。过去日子讲究。后来去了北方。也常常去上海出差时买奶油面包,大白兔等奶糖和成衣等,麦乳精。尽量保持一点考究生活。
带甜的菜广东人也喜欢,腐乳上也洒点糖😀
我小时候有时也这样,撒点糖,滴几滴麻油,一小块腐乳下一大碗饭。
剩饭第二天当泡饭吃。但老年有糖尿病的不能吃太多米饭了🍚。
我现在还是常常这样,就着萝卜干,榨菜等等,心满意足。稀饭吸收快,血糖会飙升,所以我只吃不到1两。上海的油条是半两1根,一次只吃1根。这是北方人嘲笑上海人的几件主要的事之一,北方人吃饭说“来半斤油条”,就是10根。其实我小时候饥肠辘辘,一次能吃10根油条,但没这么多钱,吃不起。现在吃得起了,又有血糖高等事。
苏州的油条也是半两一根。我家打牙祭时候每次买4根。我爸吃2根。我和我哥一人0.75根。我妈吃半根。我父母借着这个教孩子分数的概念。
我爸爸和我妈妈从大学毕业到77年开始加工资一直挣一样多的钱。我妈是省给我爸和孩子吃了。
苏州和上海一样的。中国传统女性忍辱负重。
是的。我们在北方买油条半斤,一斤的买。我去上海亲戚家。早饭买二两油条,切成细片,加酱油全家吃。表哥表姐长的太苗条了。风能吹倒一样。唉,还是没钱啊。难到北方有钱吗?都一样吧?
北方的油条可能大些,1两1根。但经济条件应该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