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去世了,让人觉得惋惜。
可是他在世时在任10年,也没发挥什么作用,更多地让人遗憾,或者说是泄气。
一个政治家,身居高位,如果说未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某某其他人的压制,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被压制"只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借口。但这个借口能被认可,只能说人们是在目前的制度之下思考问题。
若是李没被压制,又能如何?他会为老百姓做更多的事吗?至少想一想在河南他至少是一把手,那么爱滋病问题他是如何表现的呢?
若是没被压制,又是否他会是因为通过高喊"不是绝对忠诚就是绝对不忠"而上位的呢?
郁郁不得志,是他与习性格,经历,气质不同的结果而已;也更因为其政治手腕不够;更是因为在这个体制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在那里有许多得志的李克强,也有很多同样不得志的李克强。突然的去世,和胡耀邦一样,只是dramatic而已。
不主张制度上的进步的,不算什么政治家,只是一个办事的而已。在这个意义上,公开强调警告文革会有重演的可能的温家宝更让人值得尊敬。
可惜,少有人回应附和,形不成气候。大多数人只对人的死亡有反应,借用李的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除非触动其利益,否则别说灵魂,即使其感觉神经,也难以触动。这样,现实就是,人们在无作为的漫漫然的惰性,甚至是满足于眼前的个人的私利中,等待灾难到来。实际上灾难也差不多发生了。
日子不好过了,怀念起某个人某些事某些话。不但是晚了,也毫无意义。关键是什么时候可能明白,这是毫无意义的呢?一个每天看上去不做什么事的据说只知道在家里看人民日报的,终于下去了;换来一个看上去雄心大志的人,却发现志大财疏,这个人也终究有一天会下去的,毫无疑问。但下个呢?
没有公平公正的,冷得似铁的法制,还有选举,就和历朝历代一样是一个不断退化无奈的社会变化趋势。
彻底抛弃对政治人物的幻想和温情,这一点无上的重要。想一想,如果当今一尊多一点点灵活性,比如,在洪灾地震等场面,他稍会表演一些,那结果又会怎么样呢?如今,没有看到山呼万岁的世相,偷着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