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风

在家考古,发掘出一件古董文物,前排右三是我。
二泉映月 - 11/03/25 06:53

 3    24    263
松柏的冰凌 - 11/03/25 20:51

这些人发展如何?退休了吗?

二泉映月 - 11/03/25 21:05

后排最左边的那位在国内开的公司上市了,市值三十几亿元。他最近说国内80%的公司亏本,他正在设法朝海外转移资产。

后排左边第2个在德国做类似教授工作,有点像美国的Research Prof

后排中间站立的2个在美国做教授。一个是千人被美国调查,但没有罪。一个获3次NASA嘉奖,没被美国调查,大概因为不是千人。

后排右边第2人年纪最大,过70了,失联,听说发心脏病,去世了。

前排右边第一个是国内某领域的顶级大拿,我认为他够格中科院院士,但竟然落选。他是个很老实的人,完全不会搞人际关系。

其他人都在美国,是普通Senior Scientists/Engineers,或开个小破公司。有3??个退休了。

松柏的冰凌 - 11/04/25 13:49

都挺不错的。

二泉映月 - 11/03/25 18:11

其中有3个少年班的,就是15岁进大学,19岁毕业的。我问过他们怎么都是15岁进大学。他们说15岁考高中时同时也考了大学,大学录取了,高中就跳过不读了。

按现在的说法我“输在起跑线”上,人家19岁大学毕业,我19岁在农场掘土。

lovNordstrom - 11/03/25 18:31

少年班出了很多人才。你也不错,大家最终都发展得不错。

二泉映月 - 11/03/25 18:35

宁铂被当作典型捧起来,知名度高。他兴趣爱好广,但专业学习后来不很好了,后来甚至不敢考研。

我在科大时曾旁观他和别人下围棋,水平一般。

lovNordstrom - 11/03/25 18:42

原来是这样。少年班当年宣传得很猛烈。宁铂被当作典型了,我记得他才13,4岁。

看见他出家的新闻,我爸很唏嘘,说拔苗助长。

二泉映月 - 11/03/25 18:46

他是个博学型的人才,不合适只研究物理。各类名家中好像有“杂家”一类。

lovNordstrom - 11/03/25 18:48

哈哈。有可能,2岁半背毛主席诗词。属于各方面都会玩一点。

二泉映月 - 11/03/25 18:57

据说诗词写得很好。那时看到他小个子,大额头,给人印象不像青春少年,真有点“遁入空门”的气质

appleton - 11/04/25 01:04

少年班其实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难考。

我读的大学从80年代开始,也有少年班。当时少年班考大学参加的入学考试就是普通的高考,少年班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比普通的应届生要低好几十分。少年班其实最难的是年龄限制,就是在高考时不足16周岁。

我那年少年班大概20位同学,大一时,少年班和我们保送生的班都是一起上课,住的宿舍也在一起。我知道的少年班同学,他们通常都是读完了高二参加高考。他们常常是比同龄人早一年读书,或者小学只读五年,有的还跳级过一次,那么等到他们高二结束的时候,正好还没到16周岁。高三通常只有第一学期教新的内容,第二学期主要是复习,所以,高二参加高考,跟应届生的差距只有一个学期的课程,没有那么大。

以我自己来说,我小学读了六年,在上海,正好我们那一届从之前的小学五年制改为六年制(当时很多外省还是小学五年制)。我如果要考少年班的话,最晚需要在初三结束时考。我曾经在初三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学校为了把我留在本校的高中部,主动给我一个跳级到本校高一的机会。当时我算了一下,如果跳级的话,要考少年班的话,也必须在高一结束时参加高考。但是如果能读了高二再去考,那样把握比较大。如果当初我小学读的是五年的话,那么,加上这个跳级的机会,倒是可以让我读完高二去考少年班。

二泉映月 - 11/04/25 06:29

👍难不难看对谁而言

Ares - 11/04/25 10:53

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班上来了个插班生。他爸爸是二中物理老师, 让他提前去一个破烂小学读了几年再跳级转到我们小学。我们是第一年五年改六年, 所以他还算吃了点亏。他爸在家里教他数学, 感觉他比我们聪明很多。 初中我们又进了同一个学校。初二某一天起他就消失了。后来听说他去了苏州一个少年班的预备班读书去了。 再后来我们都高考上大学了, 听说他没能上重点大学。

appleton - 11/04/25 12:12

对。我们那时候的少年班学生,很多都是在中学读了什么少年班的预备班,貌似有些学校专门有这种班,针对年龄小的学生。而且好些都是苏州那边来的,估计就是你说的那个预备班。

我读小学四年级那年是上海从小学五年改六年,同一年级的学生,按照生日划分,差不多一半的继续读五年制,另一半的读六年制。我父亲知道情况之后,跟学校去谈,想让我读五年制,但是学校严格按照生日划分,不会因为成绩而通融。我父亲曾经想过让我转学到外省的乡下老家那边,读一年再转回来读五年制,后来觉得这样既麻烦,又风险太大,因为在老家那边的亲戚孩子都在地里野,都不读书,还常常留级,怕我去了乡下反而不读书了。

xyz3 - 11/05/25 16:26

中科大管少年班招生的人可以放宽考生年龄6个月。

比如招生简章说196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可以报1982年高考,那么管招生的可以放宽到1966年7月1日以后出生。 这样一个1966年8月出生的可以报考中科大少年班,过本科线就会被录取(也得过体检等等)。照美国算法,高考时候还没有16周岁。 

拿到6个月宽限的必要条件是地级市教育局的推荐。 说该生如何优秀云云。 

80年代初少年班的分数线往往就是该省本科录取线。

一个读了5年小学的苏州考生,往往可以在读完高一后参加高考报考少年班(假如能够得到市教育局的推荐)。那时能出一个少年班大学生的也是政绩。所以往往高中,教育局也愿意推荐。 

我哥试过。高中在苏州中学的省办班读了大约两个月,回到我们自己的中学在高三当插班生。但是在申请市教育局的推荐信的阶段,我父母打退堂鼓了(市教育局长的儿子在我爸班级里面学习,拿推荐信不是问题)。 觉得孩子太小。

后来我父母想让我哥回到自己的年级,被我们校长制止了。让我哥第二年(跳一级)接着读高三。 校长的理由是我哥接下来读高二的话会玩得太多,把周围同学带坏了。

我哥后来考上了相当好的大学和系科。职业发展也不错。

他原来在读的苏州中学省办班,高考比他晚一年,江苏理科总分前10名里面大概占据了4个。我哥也参加他们的校庆纪念啥的。 

不过这个省办班呢,当初录取50个。我哥转学走了,49个参加高考,48个录取了本科。 第49名是我哥的初中同学(也就是我们中学考出去的。当然我们的初中不是重点中学)。问题是这个同学填志愿时候填了大专。结果最后只能去读大专。否则我们中学是愿意给他复读的。因为说出去可是:苏高中省办班读完考不上大学,在我们县重点补习一年考上大学了。我们中学很厉害。(是校长吹牛的好材料)

二泉映月 - 11/05/25 16:42

👍

lovNordstrom - 11/03/25 10:01

这是本科还是研究生?

二泉原来是科大的。果然厉害!

二泉映月 - 11/03/25 10:09

硕士研究生,在科大上的基础课。

lovNordstrom - 11/03/25 17:27

我突然想到,你不会也是CUSPEA吧。后来想起来,你是先去的德国。

二泉映月 - 11/03/25 17:29

不是CUSPEA。

二世 - 11/04/25 14:11

以前我美国同学也是没拿到CUSPEA,然后去了德国,又转到美国读博士,折腾了一圈。不过他是清华子弟,不是中科院的。

二泉映月 - 11/04/25 14:47

和我情况类似

二世 - 11/04/25 18:56

好像CUSPEA那个分数很多学校是认的。就算没有拿到CUSPEA的钱,如果成绩好的话,拿那个成绩申请不难。

二泉映月 - 11/04/25 19:17

是的,CUSPEA成绩没进入前100的人,没被组织好的前100所大学录取的话,可以把成绩寄到稍差些的学校,往往会被录取,这样免了考TOEFL,GRE等等,方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