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片的重要指标——没有灵魂 纵观好莱坞的金酸莓奖,有些是票房赢家,比如,获提名者包括1986年的票房冠军《绝世天劫》,还有中国票房飘红的《变形金刚》第三部和第四部,以及《超级战舰》;有些即便票房失利,至少星光灿烂,不可一世。这些影片从灯光、舞美、音效等角度看,及格都是没问题的,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没有达到本应达到的标准。 注意,这个标准不是成为经典,而是商业片的最低门槛,即及格水平。所以,烂片与否跟卖座与否完全无关,如果卖座的都是佳片(即便对商业片而言),那么,金酸莓评委便该自惭形秽了。 能获得那么高的票房,可见作为投资项目它们绝对不算失败。甚至,很多烂片让人觉得颇爽。是的,爽也不是评判一部影片是否为烂片的主要标准,因为主流影片不像毛片,爽之外还需要提供其他的刺激,包括情感和思想。 金酸莓的评委并不是佯装高雅的文青,他们都是好莱坞从业人员,对于商业片毫无偏见,甚至偏袒商业片。一部影片能娱乐大众,绝对是一件好事,但娱乐的手法有高有低,评选烂片是专找那些手法低劣的作品。 搁在当下中国,有人会辩护说“我这压根不是作品,而是产品”。言下之意,这部影片只需对投资人负责,只要赚钱就是好片。每当我听到这样的辩护,便不再言语。在我看来,这是最大的自贬,却毫无自嘲的幽默感。你自己都全盘否定了你这部影片的文化属性,我还有什么必要坚持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它?这就好比跟一个完全放弃自尊的人谈论人的尊严,会显得奢侈而且荒诞。 说实话,我并不讨厌烂片。烂片往往有过火的倾向,为了讨好观众,会把某些元素无节制放大。你不是喜欢爆炸吗?我让你看从头到尾炸个够(那就是迈克尔·贝)。你不是喜欢名牌服饰吗?我让你掉进时尚世界爬不出来。 任何东西都讲究适度,超量了,就会腻味,甚至走向反面。如果说这仍属于叙事技巧的话,那么,一个故事有没有灵魂可能是判断是否为烂片的主要指标,至少是重要指标。没有灵魂的影片,看的时候再爽,看完仍觉空洞。 不可否认,这样的影片自有其价值,如同毛片能暂时解决生理问题。无论中外,烂片都不乏观众,就是因为它们的确满足了观众某个方面的需求。电影不可能也没必要彻底消灭烂片。要是全中国只生产伟大的影片,每部都达到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水准,那会是一个怎样的精英社会呀!说不定是一个四肢萎缩、大脑发达的怪胎哩。烂片就像垃圾食物,有它自己的位置和价值,但若劣币驱逐良币仅生产烂片,那便是一种更可怕的怪胎。平庸比“烂”更可怕 我最不喜欢看的,其实不是烂片,而是平庸的影片。假设60分是及格线,烂片是不及格的,而平庸的影片在60—70分之间,这些影片是最无趣的。说好不够好,说烂不够烂,我看的时候经常想大喊一声:“请不要折磨我了!求求你拍成烂片吧!”好莱坞这样的影片非常多,我们的配额制度阴差阳错把它们排斥在门外了。 还有一个需要说明,烂片不等于令人失望的影片。某部影片上映前大家翘首以盼,总以为能达到90分以上,结果只有70分,那时你会产生强烈的冲动,要把它评为烂片。但它不是烂片,只是没有达到你的期待值;如果它仅有40—50分,称之为烂片才比较公正。 有些文艺片属于此类,如去年的《一步之遥》和《黄金时代》,让很多人失望(当然也有人非常喜欢),但公允地说,这两部跟期待值的落差有点大,绝对意义上离烂片却远着呢。事实上,它们都荣登了不少佳片榜哩。一方面说明国产片乏善可陈,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争议之作跟烂片不是一个概念。 你若仔细比较奥斯卡榜单和金酸莓榜单,会发现没有一部提名影片同时出现在这两个单子上。可见在好莱坞,人们对烂片标准是有一定共识的,争议之作是不会被看作烂片的。 同理,实验性作品也不会进入烂片名单,尽管这些影片毫无娱乐价值,或者不知所云。看不懂、不喜欢、没感觉都不应是评选烂片的标准。烂片绝对不需要你动脑子,其寓意(如果有的话)都是一目了然的,深奥不是烂片的标识(佯装深奥有时会是),弱智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