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

看看画 - 插图
remote - 03/08/21 17:45
我开始看有插图的书,其实大多是在出国之后。

 

少年时的课本肯定有图画,只是全都忘记了。

估计当时就顾着考试了,考完试谁还愿意去翻课本。

 

小人书和普通书籍大小的连环画,还有后来的日本漫画美国漫画,一般是一页一画,配有文字。因此从定义上来讲不算插图。

我的理解,插图,是在多少多少页的文字中,加入夹带插播一张与文字有关的画作。

 

印象里竖版繁体的小说,会带一些插图。比如水浒红楼。

而简体字重版的古典小说,和翻译的外国书籍,都很少带插图。

留在记忆中的有插图的文字,仿佛只记住了《四世同堂》。

 

 

 

少年时代看画,是以好看不好看来归类的。所谓好看,是以年画的浓眉大眼和喜气洋洋为基调的。

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因为这插图,延缓了我看这本书。真傻啊。

我当时觉得这画把人画得怪模怪样,都睁不开眼。漫画家都老大不小的了,怎么还管自己叫“小”丁?

那时根本不懂笔名不是只归写家一门所有。

 

等到再大一点儿,看北京晚报上有一栏李时民漫画,画点儿时弊。

方觉得从漫画的讽刺程度和面部表情来讲,我更接受丁先生的风格。

没有褒贬哪一位的意思,我自己还什么都画不出来呢。

只是现在才明白,给大人的书,本意,插图也是给大人看的。

 

到美国后,英文自然需要补。才发现图书归类细得不得了。

Children's Book专区,小小孩是一页一页的图画书,大一点儿有一级一级阅读难度逐级上涨的字书,有插画。Teenager自然有Young Adult的书看。

大厚本的哈利波特摆在Young Adult那里,一下子真读不下来。补课,还是从图画书和插图书开始吧。

看多了图画,才明白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画家,都在给小孩子画漂亮的人儿,清晰的轮廓,美好的五官,整齐的摆设。

 

比如这个给Roald Dahl的童话画插图的Quentin Blake的作品。

Roald Dahl的童话老是那么别扭,一点儿都不照顾读者情绪,一点儿都不大团圆。

The Witches里,一个小男孩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小男孩被女巫施了法,变成了小耗子。

Roald Dahl非但不把小耗子变回人,还要让他问奶奶自己作为耗子还能活几年。

奶奶的意思是两三年光景,奶奶本人已然没多长时间。这样祖孙俩分隔两界的时间不会漫长,然后就可以永远在一起了。

这叫什么童话呀!谁不是给孩子以希望,以美好,以光明。Roald Dahl怎么这样!

 

再看他的童话里面配的图 -

 

 

这种估计成年人才看得懂的别扭童话,也的确得有振聋发聩的插图来匹配才行。

Roald Dahl大部分童话,都是Quentin Blake给配的插图。大人都是横眉立目丑陋那一拨的,小孩子还都单纯弱小。

这是不是说明,画家了解作家真正想说什么?

 

也许,我们的童年,不仅应该有Beatrix Potter的温婉的兔子鸭子猫系列来占领,也应该给邋遢的现实世界辟一块地方。

但这个度可能不好掌控,我自己就是一个例证,自己认为不好看的就不看。

在那个时候,也许我多上一门图画欣赏课会减缓我成见的过早形成。

让我有个精神准备,明白这个世界不总是左右对称,不总是小桥流水。还有满目的疮痍。

 

 6    2    1015
snow_light - 03/08/21 23:13

美国艺术有个专业是“Illustration",专门给图书插图的。中国这方面缺乏,我回国去书店逛,发现大部分好的图书都是翻译的了,自己的就是老一套。

Kotalpa - 03/08/21 18:31

回忆中最美好的课本是小学一年级第语文第二册,封面是彩色的,场景是春天来了,桃花开了,小燕子飞回来了。那学期的我就好像生活在童话中一般。现在回想起来,感觉也还是那么美好。那个年代什么都是青色,灰色,黑色,这本小小的课本给我带来了无数的快乐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