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

国人可真能扯,连盖茨的小三都是厉害锅的人。闲着也是闲着。
百乐门 - 05/05/21 11:16

被指盖茨离婚“小三、女间谍”的她 究竟做什么

 3 评论加国无忧 51.CA2021年5月5日 10:02来源:文学城综合新闻

【文学城综合新闻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学城新闻 wenxuecity.com”作者 818 Media】

比尔盖茨离婚的消息,一经公布就毫无悬念的成为了这两天最大的瓜。有热度的新闻总是抓人眼球。就在吃瓜群众们还在津津乐道比尔盖茨的财产分割之际,又一个更大的瓜诞生了。

在网络上突然传出了比尔盖茨是因小三而离婚的说法。而且指名道姓说,小三是一名中国女子,叫Shelly(Zhe)****。在华人圈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促成比尔做出重大人生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开始浮出水面。她叫王哲,Shelly, 大陆籍人士,留学美国博士毕业后进入微软工作,现担任重要职务。其人对世界的认知,学识,能力眼界,性格,个人特质,无一不令比尔折服。消息来自西雅图华人圈,暂时无法证实,看后续发展。”

笔者出于职业好奇,也在第一时间吃了吃这个大瓜,简单搜索了一下这个传闻中让比尔盖茨“折服”的女翻译。

笔者当时找到了这位“Shelly(Zhe) ****”的领英主页。目前她的领英页面已经处于关闭状态。因为涉及个人隐私,笔者就不在这里贴出截图了。据Shelly在领英上的自我介绍,除了大家在传闻中耳熟能详的同声传译工作,她自己列出的工作履历还包括“Four Season Dumpling 四季饺子”。并且,她还贴别列出了自己的GMAT成绩为760分。

除此之外,在2020年一个微信公众号曾经刊出过一篇关于Shelly的介绍宣传文章,详细讲述了她丰富的职业经历。

究竟Shelly是不是让比尔盖茨“折服”的那个“小三”,或是“女间谍”,还是自我炒作蹭热度,或者阴谋论的莫名受害人?笔者有自己的判断,相信文学城的各位读者也有足够的智力作出自己的判断。

【文学城综合新闻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学城新闻 wenxuecity.com”作者 818 Media】

以下为微信公众号2020年刊登的宣传文章全文:

同传王喆:我的口译和飞行人生

今天,Yee君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翻译界小姐姐,她做同传、做歌舞剧演员、做博物馆讲解员、当航空乘务长、开飞机,活出了飒爽的人生。

王喆

蒙特雷国际关系研究院会议口译硕士

达美航空公司国际航线乘务长

达美航空公司预备飞行员

美国典译(Lexilink)翻译公司CEO,同传译员

长期合作的客户包括:哈佛大学商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剑桥大学,亚马逊,微软,盖茨基金会,波音,卡特中心,亚洲金融协会

微博:@同传王喆

公众号:吉吉读书

大家好,我是王喆。三年前一些原因错过了Olivia 的约稿,这次很高兴能再次受邀,与大家分享我与口译,我与飞行的那些事。

口译

我与口译的缘分来得比较晚。准确地说,在我进入蒙特雷之前,同传和口译,对于我来说都是比较模糊的概念。

小时候,家人和朋友都以为我会走艺术这条路。大学毕业后我到迪斯尼实习,做歌舞剧演员,先是在佛罗里达,然后转战到纽约。记得当时我拉着一个小行李箱到了纽约,为了离林肯中心近,租了一间上城区的单人间,一间小到可以用“盒子”形容的单人间。现在想想那时候还是吃了些苦的,但依然每天傻乐傻乐的,过得挺充实。记得那时找到一份周末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做讲解员的工作,因此获得了免费逛纽约博物馆和美术馆的福利,觉得人生达到了巅峰。

但这样过了一年多,总觉得艺术人生无法给我想要的重量感和精神的满足感。于是想重新回到校园,但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应该往哪个方向走,一度非常迷茫。当时我在大学时的导师,也是后来的忘年挚友,劝我说应该让自己空一段时间,去旅旅游 。

就在我准备离开纽约的前一个月,无意中看到了达美航空公司的招聘广告。我特别想告诉大家我当时去应聘是有什么周密的计划,但是其实完全没有。当时报名,一是因为从小喜欢飞机,喜欢机场,二是因为一直对空乘面试这件事感到好奇,想去证明一下自己。反正也没什么成本,完全没想过后面的安排。

就这样,在五轮面试之后我进入了达美航空公司,成为了一名空乘。

这时我才突然意识到,一切都像是安排好的,让我拿着工资顺便周游世界,思考人生。就这样飞了两年,我开始按计划筹备考研。

当时的我依然迷茫,依然不知何去何从。既然不知道要学什么那就先把试都考了吧。于是我就用了大概半年时间备考GMAT 和 LSAT,考得都还行。尤其是LSAT(法学院入学考试),身边长辈都说能考171挺不容易的(满分180),可以考虑报考法学院。其实自己当时也有些动心,可总觉得没有想象中的激情。

后来也是机缘巧合,利用每次执飞上海时停留的一天,我报了个口译培训班。因为从小就喜欢语言,所以越上越觉得有意思,浅浅地接触了同传。同传对于我来说是有神秘感的,我觉得初时是同传那种想摸摸不到,难以驯服的野性把我征服。后来在我了解了蒙特雷之后,几乎丝毫没有犹豫就决定报考。2011年,我被蒙特雷录取,然后从航空公司申请了两年停薪留职,开始了我的口译人生。

此时的我对口译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甚至不知道蒙特雷高翻还有不同专业。记得当时一开学,要求分专业见辅导老师,我才知道自己被录取进的是MACI(会议口译)专业。

如果说最一开始我选择同传是因为它的挑战性成功引起了我的好奇,那么蒙特雷的两年才让我真正领略了同传的魅力。不得不承认,在蒙特雷的两年压力不小,先不说练习的量和题材的宽度难度,光是MACI的淘汰制度就推着你不能松懈一刻,时刻奔跑。

在蒙特雷的时候一般是上午上课,下午小组练习。因为学校图书馆不许喧哗,所以我们学口译的学生都是扎堆在学生中心,叫Smith Center。蒙特雷不大,这个Smith Center几乎成了我们一切学习生活的中心。那时候早上第一节课是8点上课,Smith Center 6点半开门。两年来我一直早上4:30或5:00起床,开车到健身房跑步,然后6点半准时到学生中心等它开门,利用这段时间自己做练习。

学生中心相比自己的小出租屋更开阔,而且作为平时练习的场地,一进去就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不会分神。早上人少,安静,对于我来说早上时间也最清醒,状态最好。刚开始练同传时很容易溜号,而Smith Center正好有一排面对墙的高脚座,我当时就找到了一个最角落的“宝座”,它就像个金钟罩一样,让我做练习时全身心的投入。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找到了同传时能屏蔽外界、完全放空,只有讲者和自己的状态。后来毕业后,一位晚我一年入学的学弟,拍了个那个位置的照片,说“每次经过这个座位都想起学姐每天在这里练习的背影”。

刚开始练同传的时候因为听与说之间的平衡掌握的不好,老是要用自己的声音盖过讲者,于是就越说越大声。可以想像吗,那种紧闭双眼声嘶力竭的状态。然后在练完十几分钟之后,睁开眼才看见旁边其它系的同学,只能很尴尬地一笑。

那个时候学校学口译的学生都是“疯子”一样的存在,尤其是中文口译组的,因为我们人比较多,所以专业上的竞争也更大。我们一位笔译老师说,一次他带一位外地来的朋友去海边散步,迎面走来一个年轻人带着大耳机半闭着眼还自言自语。他小声和朋友说,这八成是我学口译的学生——他们都是这样,遍布蒙特雷城市的各个角落,不是在练习,就是在练习的梦中。这是那两年让我记忆最深的段子。

这两年里,我觉得学到的不仅是口译的基本功,还学会了一整套系统的学习方法,养成了广泛涉猎的学习习惯。让我印象最深的,也是让我对这一行肃然起敬的,是当时的教授们,也是在口译市场上身经百战的大神们,一言一行中流露出的职业素养。口译这一行,做得越久越会体会到,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有时甚至比能力更重要。能力基础当然是敲门砖,能让你进入到这一行,然后可以在实战中历练,成为更成熟的译员。但要想在这一行走得远走得长,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是关键,没了这两样,技术再好,路也会越走越窄。

如果说空乘的工作让我开阔了视野,那么口译的职业则是从精神上把我带入更广阔的世界。让我接触到各个领域最前沿的思想,也对我自己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同传,练的不仅是脑和嘴,也是在练心。

▲ 每年的剑桥之行都很难忘 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翻译

飞行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飞机,喜欢与飞机有关的一切。据说我小时候不太爱玩娃娃,而是玩飞机模型。后来长大了就开始去看航展,尤其喜欢飞机发动机那种轰鸣声,喜欢看各种飞机的起飞和降落。不过,开飞机这事一直没怎么想过,因为我算是来自一个艺术之家,觉得离那一行挺远。

直到后来机缘巧合成为了一名空乘,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飞机,了解飞行员的生活,才让我萌发了这个念头。那时经常找机会接触我们公司那些“老飞”,还认识了一些女性飞行员,和她们聊我的想法。几乎每一位都鼓励我支持我,非常热心地给我推荐航校和教员,还有两位老飞甚至主动给我写了推荐信,让我后来得以提前进入达美的预备飞行员项目。

当时想过完全脱产去学飞,但是因为同传这一边我做得还不错,也很享受,发展了比较稳定的客户基础,同时学飞的费用也要自己承担,所以最终选择同传继续,空乘工作继续,另外挤出时间去学习飞行。就这样,我开始了三栖兼职学飞生涯。

我所训练的航校在佛罗里达,一是考虑到这家航校得到达美预备飞行员项目的认可, 二是因为佛罗里达的天气比较稳定,能让我在时间上有更多灵活度。但缺点是离我所在的西雅图有不短的距离。

当时我有三套行李箱,一套装的是空乘飞行的,另一套装好同传的工作装,还有一套是飞去佛罗里达用的。我通常把空乘这边的飞行尽量挤到一起,有时是早上飞回,休息11个小时(最低休息时间)后当天晚上红眼航班再飞出。飞完回来第二天拿起行李去做同传,同传回来去佛罗里达。记得有一次同传任务完成后,回家换个行李箱立刻回到机场赶去佛罗里达。

一般在航校我会至少安排两周至三周,否则飞行技术掌握得不扎实,下个月再飞回来要重新补课,浪费时间浪费钱。好在航校非常理解我的特殊情况,教员也在时间上给予了我最大的灵活度,每次只要一到佛罗里达,第二天就会开始给我安排飞行,有时甚至是一天两课,最多还有过一天三课。虽然疲惫,却特别充实。

当然也有崩溃的时候。飞行不是像开车那样随便练练就上手的,它本身就是件反自然的事情。飞在几千英尺的高空中做失重练习,360度转,8字转,然后练五边进场,近进,短跑道着陆,草坪着陆,模拟发动机失效紧急降落,与此同时还要与塔台保持联系,听到呼叫立刻回应。

所有这些对精神和身体都有极高的要求,那段时间感觉自己一直都是绷着的状态。记得一次单飞时练完失速不小心进入了云团,有大概10秒完全处于盲飞的状态,出来的那一刻全身都是汗,紧张得想吐,落下来我就躲到洗手间大哭了一场。现在想想其实那就是一段时间的压力都同时爆发出来了。但热爱这种事就是这么邪乎,第二天当我拿着飞机钥匙再去发动另一架飞机的时候,所有的负面情绪又都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是兴奋。驾驶舱里的闷热和机油味都成了一种迷恋。

每次当我驾驶着飞机直冲云霄时,当我在高空俯瞰地面的风景时,当我在空中穿过彩虹,伸手仿佛能摸到日出日落的时候,就觉得一切的苦都是值得的。

写在后边

这就是我的口译和飞行人生。

平时的爱好其实还有很多。我喜欢打枪,纯娱乐性质,打枪让我心静。枪法小骄傲地说非常准。我不崇尚暴力,只是喜欢枪,我觉得它的设计有种柔中带刚的美,我有一把Sig Sauer 226 9毫米口径手枪,平时也订阅相关的杂志,做些非专业的研究。

我喜欢吃,所以也会做一些美食,粤菜东北菜法餐意大利餐都能来两手。

我喜欢看书听书,一年100本是我的小目标。微博上的粉丝经常留言说,以为关注了位同传姐姐,没想到一天天的神出鬼没,一会是枪神,一会是飞行员,当然还有的时候只是猫在家安静拼乐高的小菇凉。

总结下来,我其实就是一个挺能折腾的人,而且在折腾的过程中挺抗摔。

一个人从小就知道自己热爱什么,自然是好的,但也不要太把它当回事,被它所制约。关键是要时刻保持和自己对话。当你觉得自己站在岔路口,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犹豫不前上,还不如继续往前走。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不要还没有走就把各种困难想在前面,人们有太多的焦虑都是被这种犹豫不决带出来的。每年到了大学毕业季,都听到各种演讲中提到“规划人生”,真正有意义的规划需要足够的信息,我们还没有真正了解自己,何来规划?还不如在最抗摔的年纪,抓紧时间扑进荆棘丛生的世界,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认识自己。

但无论是走哪条路,无论是做什么,都要给予百分之百的投入,即便你是同时在做两件事情,每件事情都不应该是50%,而是100%。而我们大多数人所认为的100%,其实都仅仅是自己能力的50%,我们要远比自己强大的多。

网上经常看到有人说,人要对自己好一点,我觉得对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对自己狠一点。就像健身一样,苦和疼都只是一时的,一旦你的肌肉力量练出来了,做同样的事情就会变得轻松。对于我们现在这么好的生活条件,不存在什么“硬抗”,所谓的付出不过是让把玩手机的时间放在学习练习上而已。没有什么窍门,就是要坚持。我经常收到来信,问我怎么能学好英语,能学好口译。其实学习方法都差不多,关键是你有没有坚持。

自律其实也是一种习惯,就像在同传时我们要求一句话开了个头就一定要把它说完,时间长了它就长在你身体里了。所以别人看起来的我的自律,是我不允许自己放弃。即便是一本书,无论多差劲,我也习惯性要求自己要读到至少一半才可以放弃。这就是我自己宠自己的方式。每次给大家讲我早上4:30起的事情大家就觉得不可思议,其实那只不过是一个习惯而已。任何人,只要能坚持一周,4点半起床就会变成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

所以,投入了100%,想办法挤出200%的能力,久而久之,你就能发现自己更大的潜力,也养成了更强的韧性。最后你会发现,所有的路都不白走,所有的经历都会在某个时间点给予我们奖励。我们比别人看到了更多的可能,也能用更豁达的眼光看这个世界,更懂得珍惜。

 0    5    823
南半球夜猫 - 05/06/21 04:17

她应该知道自己的招风耳很抢镜,偏偏要帖着头皮梳头把耳朵最大限度露出来,中国人觉得像美猴王,洋人觉得像elf

heka - 05/06/21 04:58

会不会是修图,把脸拉长,把耳朵也拉长了?脑门也是

Kotalpa - 05/05/21 16:38

要不是因为跟盖子有关,这个女的还算是励志的典型吧。够努力,心劲儿够高。只是我这种普通人学不来。

云卷云舒 - 05/05/21 17:43

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好,野心太大的活得累不说,还容易摔跟头。

重新来过 - 05/05/21 11:34

说明国人对金钱和权力的欲望有多么地狂热。